我在上一篇歐游散記《雨夜,在德國小鎮喝啤酒聽故事》一文中,提及在華僑吳先生位于巴伐利亞國王湖附近的科普勒克酒店,白天可以望見遠處山上的希特勒別墅“鷹巢”,有讀者問是否電視劇《雷霆傘兵》(Band of Brothers)中美軍攻入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山頂那座希魔行宮?是的,沒錯。電視劇應該是在鷹巢拍實景,劇中美軍狂飲行宮中珍藏美酒的情節,也是歷史事實,據說行宮中有特別Logo的餐具,后來全部被美軍掃掠一空。鷹巢位于德國與奧地利交界的阿爾卑斯山脈,海拔一千八百三十四米,童話般的國王湖一帶湖光山色一覽無遺。一九三八年納粹二號人物鮑曼(Martin Bormann)奇跡般建造這座別墅,作為送給希特勒五十歲生日的禮物,二戰后被美軍占領,“鷹巢”(Eagle's Nest)的名字也是美國人起的(德國人稱為Kehlsteinhaus),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才歸還西德巴伐利亞州政府,據說當年有人基于政治原因,提議像其他納粹舊址一樣,將鷹巢炸毀,好在最終沒有成事,否則世人便少了一個非常美妙的旅游景點。
巴伐利亞當局將鷹巢交給非牟利機構營運,各國各地游客慕名而來,絡繹不絕,但是官方規定這地方不能以希魔別墅行宮作宣傳招徠。這座神秘建筑物基本上保留原貌,走廊展出的資料,有好幾幅希特勒和情婦愛娃在別墅活動的照片,別墅的核心部分大會議廳,則已經改為一家餐廳,只有意大利獨裁者、被稱為希特勒的豬隊友墨索里尼贈送的赭紅色大理石壁爐,依然保留原處。我們一邊吃午飯,一邊“腦補”當年希魔與一班納粹高層,如何在這個大廳密謀籌劃法西斯罪行,那是人類最丑惡的一幕。
二戰后德國當局對納粹罪行進行徹底清算,毫不含糊。鷹巢可保留,但不能以希魔別墅作宣傳,不能美化納粹人物罪行,這是紅線。反思侵略罪行,德國比同是戰敗國的日本做得好。
在鷹巢以西二百多公里,同樣位于巴伐利亞境內阿爾卑斯山脈的新天鵝堡,則美得令人驚嘆,背后故事非常有趣。新天鵝堡到底有多美?看看迪士尼樂園的Logo和香港迪士尼的睡美人城堡就知道,童話世界的城堡就是以新天鵝堡為藍圖。導游說,沒到過新天鵝堡,就等于沒到過德國,我覺得這話不算夸張。新天鵝堡于一八八六年建成并對外開放,但城堡的主人、四十歲的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卻在這項嘔心瀝血、歷時十七年的工程完工之前六個星期,先遭軟禁后離奇死去,成為一段歷史懸案。
參觀新天鵝堡必須預約購票,游客準時按門票指定時間魚貫進入城堡,導賞耳機有中英日等國語言翻譯,國王臥室和會見大廳都未曾正式啟用,墻壁上一幅幅洛可可風格的油畫,巨大的皇冠形金色吊燈,城堡內的設計裝飾,處處流露出路德維希二世對中世紀君主制度的懷念,用現代的話說,路德維希二世是一個希望歷史倒退的君主,結局令人唏噓。這位英俊國王一生充滿傳奇,特別是他和表姑、奧地利皇后茜茜公主的終生友情令后人津津樂道,而他最大的成就,就是留給世人多座極具藝術成就和歷史意義的城堡宮殿,除了新天鵝堡,還有林德霍夫宮、海倫基姆宮。
歐洲很多景點都與宗教或皇室有關,像新天鵝堡,還有我們此行游覽過的奧地利皇宮美泉宮、匈牙利布達城堡、捷克布拉格皇宮,還有圣維特大教堂、薩爾斯堡、布達的漁人堡等等,這些皇宮古堡教堂最遲建于十七、十八世紀,更早的建于十二、十三世紀,雖然經歷改朝換代,經歷中世紀和之后多次戰禍,甚至兩次世界大戰,但這些經典建筑大多保留完好,有一些被戰火毀壞的,后來也盡可能按照原貌修復或重建。一座歷史建筑就是一段凝固的歷史,記錄時代的血與火、幸與不幸、黑暗與光明,流連在這些歷盡滄桑的經典建筑之前,仿佛穿梭于歷史的屋檐下。歐洲人尊重自己的歷史,這是一個很好的傳統。(來源:大公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