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漢南陡步58歲的肖爹爹,患痛風病10余年,近兩年來反復發作,痛時服用秋水仙堿,有時服用強的松才能緩解,嚴重的時候接受靜脈點滴治療,腳手多處長出痛風結節,有的手術切除后又重生,受盡了痛苦的折磨。盡管每天堅持服用1~2片秋水仙堿,仍然每月要復發1~2次。近3天來,右手指疼痛服用苯溴馬隆和依托考昔后病情加重,右手手背腫得像個包子,觸摸發熱,疼痛。
患有痛風和高血壓病史10余年,3年來未測尿酸,每日服用硝苯地平緩釋片20mg,血壓控制不理想,本次測得血壓150/100mmHg。
輔助檢查:血常規:10.88×109/L,中性粒細胞84.2%。肝腎功能正常,尿酸608μ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19mmol/L。血沉80mm/L,類風濕因子和抗鏈球菌素“O”正常。腹部彩超:雙腎結石。
專家點評:肖爹爹痛風10余年,沒有經過正規系統的治療,竟然3年來沒有測定尿酸。兩年來痛時用藥止痛,也只能換來短暫的緩解,痛風發作越來越頻繁,也阻止不了腳手痛風結節的生長。肖爹爹的情況也是痛風患者很普遍遇到的一個問題,何因所致?如何解決?
為何吃降尿酸藥痛風到犯了?
很多痛風患者不愿吃降尿酸藥,因為吃完降尿酸藥后反而痛風會發作。這是降尿酸藥的一個正常反應。用藥之后尿酸降的很快,就好比冬天堆的雪人,太陽出來之后溫度升高,雪人就開始融化,融化以后的雪渣就會一塊一塊掉下來。
而這雪人就可以比喻為痛風患者體內的尿酸鹽結晶,雪渣就可以比喻為被溶解掉的尿酸鹽顆粒。這些從一大塊尿酸鹽結晶上掉下來的尿酸鹽顆粒,就會又沉積到身體別的關節上,產生新一輪的疼痛,長此以往就會慢慢溶解掉。這也正是藥物起作用的一個過程。
如何才能既降尿酸,又不引發痛風呢?
降尿酸藥物的科學用法
痛風患者在降尿酸期間出現痛風發作是非常多的,尤其是降尿酸療效越顯著的藥物,如苯溴馬隆、別嘌醇和非布司他等。這是正?,F象,該如何處理?很多患者認為,既然是降尿酸藥誘發的發作,就得把該藥趕緊停用。這是完全錯誤的,殊不知,如此下去,導致患者的血尿酸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痛風繼續長期發作,最后導致尿毒癥等而死亡。正確的做法是,不停用降尿酸藥(尿酸的反復波動也是發作和不容易好的原因),同時加抗炎鎮痛藥如扶他林、芬必得、樂松或安康信等,口服配合外用青鵬膏等。如果這類藥物有禁忌,則可使用秋水仙堿、地塞米松(又叫德沙美松、氟甲強的松龍)、強的松(醋酸潑尼松)、甲基潑尼松(美卓樂)、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德寶松)、曲馬多、注射用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益賽普、強克)等其他藥物。對于發作頻繁的患者,這些藥物需配合降尿酸藥治療數月,直到不再發作了。如果血尿酸水平維持360μmol/L以下超過數年,體內沉積的痛風石逐步溶解消失,就不再發作了,以后只要控制好飲食,繼續維持鞏固治療,就算是臨床治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