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經常用
經常聽到身邊人說,年紀大了,腦子不好使了,忘性也大。但不論年齡大小,大腦都是越用越靈活越能長壽。大腦的工作時間越長,腦細胞的老化過程才能延長,尤其是老年人,使自己的大腦處于持續的良性刺激中,經常思考,充實自己的老年生活,可延緩衰老。秦漢時期以來,在三千多位科學家、藝術家和思想家的壽命統計時發現,他們的平均壽命約在65歲,也許現在看來不算高,但是要知道我們國家在解放前人均壽命可是只有36歲,差異立現。
心率在健康區間
成年人正常的靜息心率應該在70次/分鐘,這種心率平均壽命可達到80歲。但心率過快超過80次/分鐘,發生心腦血管急性疾病的風險會增加,高血壓患者中心率過快的人占3成。心率快收縮壓和舒張壓顯著升高,發生冠心病和腦卒中的幾率更高。但心跳低于50次/分鐘,就會引起心排出量下降且造成各臟器和組織供血不足,誘發心絞痛和心功能不全。
心率最好維持在60-80次/分鐘,要經常測量。若過快,就做些間歇性有氧運動,按摩手腳1小時,每天補充1克魚油等都能有效降低心率。若過緩低于50次/分鐘,建議及早檢查,必要時安裝心臟起搏器。
肺活量大
肺活量是可以幫我們預測壽命的好幫手。似乎年紀越大,肺活量越低,但研究發現,長壽老人的肺活量跟年輕人可也是不相上下的,我們身體的器官組織,細胞等每時每刻都在消耗氧氣,肺活量大時,我們體內氧氣供應充足,才能正常進行新陳代謝,身體機能運行的好,自然就健康。
快步走是常事
走路速度每增加0.1米/秒,死亡危險就有可能下降12%,這樣的說法可不是空穴來風。步行時,全身的各項系統綜合作用下會消耗掉身體大量的能量,若是走路速度慢,就預示著身體沒有過多的能量可以消耗,身體系統受損。所以快步走是我們生活中不錯的健身方式,若每天的步行量能達到6000步以上,有益保持身體健康,延長壽命。但是有氣喘或者心肺功能不健全的人,在快走的過程中感到不適,要立即停下。
平衡感沒退化
平衡感差的人早亡風險更高。年紀大了以后,身體肌肉萎縮,肌肉松弛,小腦控制力下降,就會導致平衡感降低,這樣會導致人更加容易摔倒。老年人摔一下可是很危險的,輕則身體受損一時半會難好,重則危及性命。
不過平衡感是可以訓練的,太極拳就是很好的選擇,因為太極是保持靜站之姿,有穩固下盤增加腿力的功效,不但可以強身健體,還能防止平衡能力的退化。
作者:鄭霜;主播:夢澤;美編:于淑湫;編輯:張鑫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