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真正能稱為英雄的,只有林沖、武松、魯智深三人。三人皆是決心反對招安的,也都用行動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三人都在宋江前往朝廷領賞之時,動身離去。三人皆是看透了官場的腐朽,也正是如此,三人的光芒遠在梁山頭領宋江之上。尤以魯智深的表現最為出眾。
無論是老版還是新版,《水滸傳》中都有武松單臂擒方臘的場面。實則是劇中導演為了加強矛盾沖突,讓影片變得更加精彩而改編的。是民間傳說的版本。《水滸傳》一書中,真正擒拿方臘的卻是魯智深,而且沒有電視劇中那么驚心動魄,反而顯得有些無聊。
魯智深擒方臘,頗有些守株待兔的意境。魯智深'貪戰,追趕夏侯成入亂山深處,迷蹤失境'。正當魯智深迷茫之時,卻有個老和尚將他引到一間茅屋,叮囑他:'柴米菜蔬都有,只在此間等候。但見個長大漢從松林深處來,你便捉住。'就這樣,梟雄方臘被生擒。魯智深稀里糊涂的立下此戰最大之功。
影視劇中,武松與方臘好一場苦戰,方才以一條手臂的代價生擒方臘。原著中雖然描寫乏味,但是卻有一種神佛相助的味道。因為那和尚在指點魯智深之后,就不知所蹤。頗有羅漢指引的意境。
'那和尚眼見得是圣僧羅漢,如此顯靈,令吾師成此大功。'宋江此言,已經承認魯智深是得了神佛相助,也就間接承認了魯智深佛門羅漢的身份。可他還是說出了一番可笑之言'回京奏聞朝廷,可以還俗為官,在京師圖個蔭子封妻,光耀祖宗,報答父母劬勞之恩。'
勸說佛家羅漢還俗做官,此乃滑天下之大稽。這也讓魯智深看清宋江的為人:一切以光耀門楣,升官發財為目的,兄弟們的前程和性命,都是宋江可以用來換取高官厚祿的。
魯智深自然不肯:'灑家心已成灰,不愿為官,只圖尋個凈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心已成灰'四字,魯智深已明確表達了自己對宋江的失望,對梁山前程的絕望。
宋江自是不肯將魯智深放走的,他還需要生擒方臘的潑天大功。梁山畢竟是草莽出身,凡事講究個'義'字。如果宋江將生擒方臘的功勞據為己有,勢必會讓梁山兄弟們對他離心。宋江的勢力就會縮水。
既不肯放棄功勞又不肯放棄梁山勢力的宋江,必須要把魯智深帶回京師。于是宋江又勸說道:'吾師既不肯還俗,便到京師去住持一個名山大剎,為一僧首,也光顯宗風,亦報答得父母。'誰知魯智深卻把話說的愈發的狠了:'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得個囫圇尸首,便是強了。'
魯智深此話,已經直白的告訴梁山眾人,回京是不會有什么好下場的,朝廷決計不會放過自己這些造反的賊人們,哪怕眾人已被招安。得罪了高俅一眾奸臣的梁山好漢們,勢必會被瘋狂報復。所謂高官厚祿,不過是加了糖的砒霜罷了。梁山眾人,能留下全尸的,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宋江被魯智深如此嗆聲,早已心生不滿,覺得自己這個頭領竟被手下折了面子。于是便'默上心來,各不喜歡,點本部下將佐,俱已數足,教將方臘陷車盛了,解上東京,面見天子。'
不滿歸不滿,捉方臘的功勞,宋江倒是沒有落下。不過魯智深很快坐化,宋江便光明正大的將生擒方臘的功勞據為己有,也就沒人說什么了。
只剩下三十余人的梁山好漢,還是有六人聽懂了魯智深話中的深意,先后離開宋江,也能得以善終。
林沖得病,所幸就以此為由脫離宋江。武松也留下來照顧林沖。梁山雖然損失慘重,但手腳健全者并非沒有,為何卻要武松這個斷臂之人留下。正是武松心灰意冷,決意離開宋江留在六合寺照顧林沖。
很快武松就表示自己要做一個真正的出家人,宋江也不挽留,只說:任從你心!倒不像勸阻魯智深時那般的情真意切了。武松畢竟沒有什么潑天大功,自然不值得宋江多費口舌。若像電視劇中那樣,是武松經過苦戰單臂擒住了方臘,那宋江是無論如何不會放武松離去的。
六合寺中,林沖病逝,倒也落得了個'囫圇尸首'。武松雖斷一臂,但卻在六合寺活到八十歲,無疾而終,終有好報。
燕青反而要比主人盧俊義更早參透魯智深的話,多次勸阻盧俊義離開宋江無果后,便留下一封書信,從此與李師師暢游于山水之中,不問世事。盧俊義卻跟著宋江,一條道走到黑,被高俅下毒,落水而死。
回京途中李俊又以裝病為由,脫離大隊人馬,還將與他交好的童威、童猛留下來照顧自己。期間與他們了細說魯智深留下的兩句話中的深意。醒悟的童家兄弟,跟隨李俊,三人一道去了海外。李俊成暹羅國之主,童威、童猛成了大臣。是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中,結局最好的6位。
宋江被自己面前那根名為'高官厚祿'的胡蘿卜吸引,拼命地拉著沉重的車子前行,絲毫不在乎自己早已遍體鱗傷。更沒有發現那根胡蘿卜只是朝廷放出來引誘自己的,自己無論如何都品嘗不到那根胡蘿卜的美味。
文/竹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