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俗話說“飯后走一走,活到99”,如今有很多中老年人在吃完飯后喜歡去戶外散散步,因為在戶外散步的時候可以讓身體放松、心情愉悅,身體中的氣血也會變得更加暢通,整個人都散發著勃勃生機。
另外,有科學研究證明:散步雖然簡單,但是卻能夠起到防治多種疾病的功效。
01長期散步對身體好嗎?會為身體帶來這幾點好處?
※ 使大腦靈活
大腦對身體的控制是交叉的,左半球負責控制右側身體的運動,右半球負責左側身體的運動,哪側身體器官運動頻繁,相應的支配該器官的那個半球大腦就發達。
散步時,兩腿交叉前行,同時兩臂交叉前后擺動,可以促進大腦左,右半球全面均衡發展,使大腦變得更靈活。
※ 促進血液循環
長期坐著或站著工作的人,容易發生腿脹、靜脈曲張和痔瘡等疾病,原因是身體下部的靜脈瘀血,不易流回心臟。
散步中,下肢肌肉加強活動,有節奏地擠壓靜脈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對血液迅速回心有利。
※ 健身減肥
經常走路還能夠起到減肥健身的效果,有些人過于肥胖,這時經常走路,特別是進行有氧走路。
比如快走,每分鐘走到100米到400米以上,并且使自己的心率達到每分鐘150次左右,一次持續40分鐘以上,每周堅持四次以上的有氧運動,能夠起到健身減肥的效果。
※ 骨骼更強壯
骨密度高也是散步令人興奮的健康益處之一。骨骼強壯的人能避免患上骨質疏松癥和隨之而來的所有問題,如骨折、殘疾和脊柱萎縮。
對于骨骼來說,不用則廢,英國牛津大學研究者發現,經常散步的人其骨密度在一生中都要高于他們不愛運動的同齡人。
※ 控制血壓,降低患病風險
研究發現,每天步行30分鐘,可以預防老年癡呆癥。散步可以改善心臟和血液循環,降低血壓,增強心臟,降低中風風險,預防心臟病。
對心臟病患者來說,大量劇烈運動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走路對心臟不會有太大壓力。
02建議:50歲之后,散步時牢記這四點
——1、注意走路的姿勢
在平時,不管是游泳還是跑步還是做其他運動都要注意姿勢,姿勢不正確很容易導致身體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傷,散步和其他的運動是一樣的也要注意姿勢。
散步時要抬頭挺胸,掌握正確的走路姿勢,才有利于身體健康,遠離疾病的侵擾,如果覺得走路的強度不夠大,可以邁大一點兒步子,把手臂揮動起來。
——2、散步的路程
雖然運動有益于身體的健康,但也并非是越多越好,希望大家在運動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好運動的強度,尤其是晚上散步,如果路程太遠,運動量太大,還容易引起身體的興奮,從而造成晚上失眠多夢的情況。
有研究表明:每天堅持跑6000步左右是最為健康的路程。
——3、選擇好散步時間
散步也要講究合適的時間,一般在飯后半小時散步比較適宜。
因為飯后散步的情況下,可以有效促進腸道蠕動,提高身體的消化能力。
——4、散步速度不要過快
當人的年齡達到50歲以后,身體的各項機能就逐漸處于下降的趨勢,所以在散步時,要注意調整速度,不要過快。
如果速度把握不好,很容易增加心臟的負擔,特別是對一些心臟不好的人來說,無疑是加重對身體的危害,甚至會誘發其他不良病癥。
結束語:
年過五十,身體各項器官功能衰退,在這一時間段內,增強自身的抵抗力,才能有效預防各類疾病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