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煜洲 編輯:喜好喜好
人的一生只有短短數十寒暑,喜怒哀樂匆匆演繹一遍后,便各安天命去了。回首往事,四十年彈指而過,隨記憶日漸淡化而去的人、事、景、物,已不再有年少時的執著和向往,曾經激情澎湃、橫刀躍馬、揮斥方遒,四十年后對茶而歌、遨游江湖、寵辱不驚。
或曰成熟、或曰淡定,人生的追求隨日子的流逝,也在悄悄發生變化,歲月不停地侵蝕著我的內心世界,在困惑和郁悶過后,心之高處的那一列冰川,依然在高原極地的陽光下,閃爍著潔白無瑕的光芒,證明著冰清玉潔的亙古定律。
如果可以,我寧愿飄然物外,“世事我曾努力,成敗不必在我”,很多結局都是天意,只有過程才可以寫進記憶,讓多年以后的我,沐浴在冬日陽光下,絲絲銀發伴著溝壑縱橫的臉,微笑地回憶往事的點點滴滴;如果可以,讓我靜靜地坐在山之巔、海之際,讓思緒空靈飄逸,讓昨日和今日的故事隨微風在眼前浮現。當然就可以,在面對孟婆湯時,昂首一飲而盡;當然就可以,在走上輪回臺時,微笑面對十殿轉輪王的裁決;當然就可以,在行將就木之際,氣定神閑地告訴子孫,我無愧無悔地來這世上走了一遭。
生活總是由許許多多的如意和不如意構成,不必太執著,也無需放不下,守住心靈的那一方靈臺明鏡,面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或逆流奮進、或中流砥柱、或隨波逐流,都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不要刻意去要求他人,也無需勉強自己,只要在靜夜時有勇氣面對自己內心的那一方靈臺明鏡。
曾經有友人與我探討:“寧可人負我,不可我負人”的處世哲學是不是太矯揉造作?我的理解:那不是因為高尚,只是為了內心的寧靜,為了能時時直面內心的那一方靈臺明鏡,得失之間的距離誰也說不清。
在文學繁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詩歌已經漸漸淡出主流,盡管在物欲橫流、文學商業化的社會中,價值觀以金錢取向而悄然傾斜,許多讓詩人們困惑的言論常常撲面而來,但內心的那一方靈臺明鏡也是詩人們最后的陣地,在瀏覽互聯網上中文文學網站時,仍然可以不時地發現新詩、新人、新面孔,無需杞人憂天,美好的東西總能萬古流芳。
猜你喜歡
塵世之間,宛如繁花新歡舊愛,誰是你的最愛?一轉身,一經年,一輩子當秋夜漸涼,夢中可曾又一秋如果我曾是誰生命中的過客今夜想你,月半彎停留是剎那,轉身是天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