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動物都有預測天氣的本事。
螞蟻成群結隊地「搬家」,魚兒不停地躍出水面,燕子飛得很低……看到這些情景時,有經驗的人,常會說,「可能要下雨了」。
有的骨關節炎病人,似乎也有這種預測天氣變化的能力。
關節又痛了,可能要變天了。
然后天氣真的變了!
這種奇妙的現象,是「超能力」還是有科學道理?
實際上,不少科學家都研究過這一現象。
2014 年的一項調查統計中,一大半的關節炎患者 (67.2%) 表示,天氣的變化加重了自己的關節疼痛。原有關節疼痛情況越重的患者,對天氣變化越敏感。另外,女性關節炎患者的癥狀也更容易受天氣的影響。
2015 年,一項包括 6 個歐洲國家、共計 810 名患者的研究,分析了天氣、氣溫的變化是否會影響骨關節炎患者的關節疼痛。研究結果提示:空氣濕度和氣溫的變化與關節疼痛有相關性。
而且天氣越冷,空氣濕度對關節疼痛的影響也越大。
綜合一些研究的結論看起來,骨關節炎患者的關節疼痛的確與天氣變化——突然降溫、下雨、下雪、霜降等有關。
這種現象的可能原因是,天氣變化之前常常有氣壓的突然降低。而氣壓降低時,關節受到的壓力也會降低,這會導致關節炎患者的關節產生水腫,進而壓迫本來就敏感的痛覺神經,從而導致疼痛加劇。
當然這只是一種解釋。更確切的證據、更詳細明白的機制,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但天氣變化本身并不會引起或者加重骨關節炎,只是會影響關節炎的癥狀波動。
骨關節炎,也并非是「凍」出來或是天氣變化「激」出來的毛病。
骨關節炎又稱骨關節病,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比較多見。具體發病原因還不完全清楚,但肥胖、重體力活、過度運動、不當的鍛煉、年齡增長、還有遺傳等都是發病的危險因素。
骨關節炎可以發生在全身多關節,在我國,膝關節骨關節炎最常見。
就拿膝關節炎來舉例:
兩塊骨頭的接觸面,有一層軟骨,可以保護關節。年齡增長或是過度使用,會讓軟骨磨損。
軟骨很難再生,沒有了軟骨的保護,走路時骨頭磨骨頭。
骨頭最外面的骨膜及周圍的滑膜上神經豐富,所以會覺得很疼。
搬到一個四季如春的地方是否有助于關節痛的緩解?
這一點需要權衡。
一方面,更換居住環境后,機體是需要重新適應的。雖然天氣變化不大了,但是其他的影響因素反而可能會造成關節癥狀的波動。
但另一方面,如果生活在非常寒冷的地方,低氣溫難免會妨礙正常活動。另外寒冷也會導致肌肉收縮,關節僵硬,血運減少,長期如此,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關節的「使用壽命」。此外,冷天也會增加膝蓋意外受傷的幾率。
從這些角度來看,如果能夠搬到更溫暖的地方,也是不錯的選擇。
對于關節炎患者來說,天氣變化時,更合理的應對策略應該是:
注意保暖、及時加衣服;
佩戴護具,護膝保護膝關節,手套保護手指關節等;
適量活動,使關節局部血流增加,緩解疼痛;
心態積極一些——疼痛加重是暫時的,機體很快會適應天氣的變化,而壞天氣容易讓人心情不好,糟糕的情緒本身也會加重疼痛的敏感性;
如果有必要,在醫生指導下增加止痛藥物的劑量或聯合用藥;
仍然積極治療骨關節炎本身。
關于骨關節炎的治療,除了關節置換,臨床上主要采用一些保守的療法。
參考美國骨科醫師協會的臨床指南,健康頭條(微信號:baojiandaifu)給出一些建議,希望能對骨關節炎的患者有所幫助。
1. 加強力量
進行肌肉的力量訓練,足夠強大的肌肉力量,可以保護關節,并支持關節的穩定性。但注意避免劇烈、過度加重關節負荷的運動。
2. 服用止痛藥
推薦口服或局部使用抗炎鎮痛藥物,來應對關節疼痛。
3. 減肥
如果體重指數(BMI)超過 25,減肥!減輕膝蓋等關節處的壓力。
4. 必要時手術
如有關節活動受限或者疼痛劇烈,建議行 MRI 檢查,以明確是否有關節內游離體或者明顯的軟骨破裂,是否需要及時手術;
5. 不要亂用保健品
不要把治愈骨關節炎的希望僅僅寄托在保健品上,需要配合正規的治療。
你有被慢性關節疼痛困擾嗎?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