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1205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毛遂,戰國時期薛國人嗎,也有人說他是滎陽郡陽武人。史書關于他的記載非常少,不過他“毛遂自薦”的故事還是被流傳下來。
早年,毛遂周游趙國,成了趙國公子平原君趙勝門下的食客。他在平原君門下待了3年,都沒有什么作為,因此沒有名聲,人們都不知道平原君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門客,直到公元前259年。當時,趙國的都城邯鄲被秦軍包圍。趙軍哪里是強大的秦軍的對手,情況十分危急,弄不好趙國就滅國了。
在這種情況下,趙王命平原君去求楚國出兵支援。于是,平原君召集門客們,在眾多門客中挑選20個才能出眾的人跟隨自己一起去楚國。他挑來挑去,只找出了19個人,還差一個。毛遂見狀,主動站出來對平原君說:“聽說先生即將要到楚國去簽合縱盟約,約定和20個門客一起去,并且不能找外面的人。現在先生已經找到了19個,還差一人,希望先生拿毛遂去湊人數吧。”
平原君問毛遂:“先生到趙勝門下幾年了?”他回答道:“整整3年了。”平原君又問:“賢能的人在世界上,就好像錐子在囊中一樣,它的尖梢隨時都能顯現出來。你在我門下已經3年了,但沒聽到身邊的人稱道你,是因為先生沒什么才能。因此,先生不能一同前往,請先生留下吧!”毛遂不緊不慢地說:“那是因為我現在才請求到囊中。如果我早就在囊中,就會像錐子一樣,露出整個鋒芒看,而不僅僅是露出尖梢!”最終,平原君還是帶著他一起去了楚國。
平原君一行到達楚國后,沒想到楚王只接見他一人。倆人交談了很久,從早上談到中午仍沒有結束。這時,毛遂走到臺階上,大聲喊道:“楚國出兵,要么有利,要么有害,這么簡單又清楚的事兒,為什么您們商量了這么久?”楚王很生氣,問平原君:“這說話的人是誰?”他說:“這人叫毛遂,是我的門客。”楚王呵斥毛遂道:“我同你主子講話,你來干什么,立即退下!”毛遂不但沒有退下,反而上前幾步,手按著寶劍對楚王說:“現在大王的性命基本在我手中!”
楚王見毛遂非常勇敢,便不再呵斥他,有了耐心聽他講話,畢竟自己距離他只有10步之遙,萬一惹怒了他,自己性命堪憂。隨后,毛遂就對楚王說出了出兵支援趙國的好處。他的一番話,讓楚王心悅誠服,同意立即出兵。幾天后,楚國、魏國等國聯合出兵支援趙國,秦軍知道現在不宜同時和多個國家作戰,便撤兵了,邯鄲被圍的局面得以解決。
事后,平原君待毛遂為上賓。“毛遂自薦”的故事,是教科書中很有名的一個典故。不過,毛遂第二年自殺了,這是為何?
原因很簡單,因為燕國趁趙國元氣大傷時,派大將粟腹率軍攻打趙國。正在趙王糾結派誰出去迎戰時,他想到了剛剛立下大功的毛遂。得知這個消息后,毛遂立即前去見趙王,對他說:“大王不可!不是我怕死,而是我不堪此任。我能做馬前卒,但做不了行軍打仗的統帥啊!”趙王不聽,執意命他為統帥迎戰。毛遂只好硬著頭皮上,結果被燕國打得落花流水。他覺得自己對不起趙國和趙王,辜負了他們的信任,沒臉見他們了。于是,毛遂拔劍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