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這種疾病,
55歲以上發病率達60%,教你自查!
有一種疾病,55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達到60%,在65歲以上人群中甚至達到80%,而且女性發生的幾率比男性高!如果不及時遏止,這個器官就會致殘,甚至會走到不得不更換的地步!大家知道是什么嗎?
膝關節炎
沒錯,就是它!膝骨關節炎是一個較常見的導致換關節的疾病,其實發病頭兩年是黃金治療期,早發現早治療就可以避免致殘。
如果一直持續,最后關節的功能,包括結構都會完全損壞,只得換關節了!
一旦到了換關節的地步,不僅手術費用很大,對于人體的傷害也是非常大,因為手術的切口大,需要全麻,而更換的人工關節是有使用壽命的,這種手術也不會一勞永逸。
本期電視專家:
孫業青
上海同濟醫院
關節與運動醫學科
副主任醫師
膝關節問題,發現得越早越好,我們跟著專家來學習一下,如何自測自己的膝關節是否有問題。
第一步:露出膝蓋之后先看看有沒有腫脹
如果覺得一邊膝蓋痛,另一邊還好的話,可以肉眼觀察是不是膝蓋一邊大一邊小,這樣的情況出現可能就是里面有積液了。
第二步:摸一摸膝蓋的縫
用大拇指從前到后順著縫摁過來,感受一下會不會疼。
我們的關節發病率最高的就是內側。
第二個方法:
膝關節伸直并且放松,不要摒住,用力按住膝蓋上那塊會動的骨頭上下來回推,如果有聲響或者感受到了疼痛,說明關節有點問題,需要保養。
運動會加重骨關節炎,所以膝關節炎要禁止運動,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不運動之后,關節不會自己變好,反倒會因為不走不動而變得更加嚴重。
不動不走雖然可以減少軟骨的磨損,但是長期這樣,關節會僵硬,肌肉會沒有力量,這樣關節壞得更快。
其實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就是我們的天然護膝,適當進行鍛煉和活動,能減緩關節的破壞。
我們可以找一些對身體負荷比較小的運動,比如游泳,肌肉在鍛煉的同時關節磨損也會較小;騎自行車,相對來說負重不是很大;走平路,比起上下樓梯會好很多;還可以適當做一些比較柔和的健身操。
溫馨提示:
(一直穿戴護膝,肌肉力量會減弱,不利于保護膝蓋。出門運動的時候再戴上護膝,可以對膝關節起到保護作用。)
我們膝關節周圍最重要的一塊肌肉就是大腿的股四頭肌,一起來跟著專家學習幾個在家就能做的鍛煉方法。
方法1:坐在凳子上,兩腿放平,膝關節伸直摒住
我們可以感受到大腿肌肉繃緊,開始覺得酸就放下,然后再抬起。如果覺得很輕松,也可適當加點負重,綁兩個礦泉水瓶或沙袋。
方法2:兩腿站立,兩個腳尖踮起來維持住
方法3:靠墻靜蹲
身體靠在墻上,慢慢蹲下,這時兩個膝蓋要與肩同寬,膝關節不能超過腳尖。
根據個人承受力和膝關節的情況,如果覺得酸痛,可以蹲得高一點,如果能承受,可以低一點,但膝關節不要超過9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