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這段話出自魯迅的《故鄉》,我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是語文教材中的經常出現在試卷中的一段話,想必有很多聰明的小伙伴,當時還將這篇文章給背誦了下來。
時至今日,我依然不能忘記,當年語文課文上的那副插圖,一個少年手拿鋼叉用力刺向西瓜地里的那只猹。
這位少年名叫閏土,是一個很受課文中“我”欽佩的人物,顯而易見,這里的“我”并不是別人,而是少年魯迅。
這篇《故鄉》是魯迅先生以少年的自己為主人翁創造的一篇短篇小說,閏土也是文中極力塑造的一位人物,由于太過接地氣,很多人都想當然的認為,閏土是真實的人物。
這種想法其實很在理,畢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也是這么認為的,覺得如果沒有這么一個人,魯迅又怎么能將他刻畫得如此傳神?
直到后來,我才知道,原來魯迅身邊還真有這么一個人,魯迅正是以他為原型創造出了閏土這么一個人。
閏土的原型人物是章運水,他的人生是個悲劇,晚年遭魯迅辭退后落魄而死,他的兒子章啟生過著相同的悲慘生活,好在他的孫子靠著發奮讀書而華麗逆襲,并且直言:我的后代不再靠魯迅。
閏土一家的故事很長,請隨我一起慢慢來看。
古代人在為孩子取名字的時候,總會盤算一番,會根據生辰八字來算五行,如果五行中缺了什么,那就在姓名中將缺失的五行填補上來,以獲得圓滿,從而使得人生得意順風順水。
很顯然,在講究科學的今天,這種思想是有些迷信的,人們對此也變得淡漠,但在魯迅生活的年代,人們對此卻依然深信不疑。
閏土這個名字,便是魯迅因為這點而創作出的,當然,閏土的原型人物章運水也是因為這點得到的名字。
章運水,八字缺水,父親便為他取了這樣一個名字,而在紹興的方言中,運和閏同音,魯迅依著葫蘆畫了瓢,便在小說中用了閏土這個名字。
魯迅與閏土的結緣,還要追溯到閏土的父親章福慶,他本是一位竹匠,后來為了養家糊口,便去了大戶人家魯迅的家里當幫工。
有一年魯迅的曾祖母在新年去世,正值輪到祭祀“當年“,即便有著章福慶的幫忙,周家依然忙亂不堪,這時候章福慶便向老東家提出,可以讓他的兒子閏土來幫忙看祭器。
周家對這一建議欣然接受,就這樣,年幼的閏土來到了魯迅的家中,閏土大概比魯迅大兩三歲,兩人很快結成了要好的朋友,閏土是個樸實的少年,他的到來為魯迅帶去了新奇。
正如魯迅在《故鄉》中所寫:
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那一年的正月過去時,魯迅的家中也度過了最繁忙的時間,這時候章福慶就要帶著兒子回家去,魯迅聽說之后,急得大哭,閏土也極其不舍得與魯迅分別,或許那時候的友情是不摻雜任何世俗的清純。
但他們終究都要回到各自的生活中,閏土還是走了,兩人一別便是很多年。
后來閏土的父親去世了,閏土便挑起了家中的重擔,由于家庭條件不好,閏土的生活過得并不好,為了養家糊口他便和自己的父親一樣,在周家忙碌的時候去做他們家幫工。
魯迅和閏土的再次見面并不算好,物是人非,兩人之間原本純真的感情,也被世俗所扭轉,當閏土再次見到魯迅的時候,他們久久無語,最終還是閏土率先打破了僵局,他輕聲喚魯迅為“老爺“。
魯迅聽到后怔在了原地,他瞬間明白,他與閏土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再后來,周家發生了變故,家族也開始敗落,魯迅也已經長大,被生活所迫的他,決定賣掉家中的祖宅,帶著母親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生活。
而這樣一來,原本靠著為周家做幫工而生活的閏土,也只得面臨被魯迅辭退的下場,畢竟他沒有辦法將閏土一家也帶走。
沒有了做幫工來貼補家用,閏土一家只能靠著家中六畝沙地維持生活,但每年交過租稅之后,家中的糧食幾乎所剩無幾,勉強生活。
有一年,紹興大旱,地里的莊稼顆粒無收,閏土只得將家中的土地變賣,繼而過著租種土地和外出打工的日子。
歲月終究還是沒有放過這個老實的莊稼人,在他五十多歲的時候,由于積勞成疾背后長了一個膿瘡,由于無錢醫治,最終病亡。
閏土的悲劇并沒有為他的兒子們帶來好運,而《故鄉》中的水生的原型便是閏土兒子章啟生,他和父親一樣人生軌跡沒有什么不同,最終也是積勞成疾,悲慘離世。
而章家命運的轉折點發生在閏土的孫子章貴妃身上。
新中國成立之后,風華正茂的章貴看到了希望,他刻苦讀書,夜以繼日,發奮讀書的他,在21歲的時候被分配到了紹興魯迅紀念館中工作。
在這期間,章貴利用閑暇時間,依然在努力讀書,他深知自己家族和魯迅的關系,也花了大量時間來研究魯迅,后來他還成為了魯迅紀念館的副館長。
章貴的發奮刻苦,徹底改變了他們家族的命運,他不必再像舊社會中求生存父親和祖父一樣,要靠老爺的雇傭才能生活。
章貴后來也成家,育有一兒一女,兩人長大后也都有了自己的工作,成為了自己人生的主人,就像章貴所言那般,他的后代再也不用靠魯迅生活了。
時過境遷,魯迅和閏土都成為了往事,但是他們之間的故事依然還在流傳,而現如今他們后代的美好生活,想必一定是他們所期望的那般。
參考文獻:《魯迅文集》、《話說魯迅筆下的“閏土”原型及子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