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余年的東漢王朝史,有一百余年其實也是一部外戚與宦官的爭斗史。
強漢之所以滅亡,很大程度上在于外戚與宦官的輪番專政,導致政治腐敗,朝綱敗壞,民不聊生,最終走向了滅亡之路。
西園八校尉的由來
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宏在位期間,外戚大將軍何進執掌天下兵馬,權勢滔天,期間全國爆發了大規模的黃巾起義,劉宏留意戰事,寵幸小黃門蹇碩,以其壯碩有武略,劉宏親自任命他為元帥,統領京畿眾將,除了大將軍以外都歸他統率。
在公元188年8月,劉宏在西園檢閱完軍隊后,為分大將軍的軍權,設立了西園三軍、典軍和助軍,其中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于瓊為右校尉,史稱“西園八校尉”。
西園八校尉不同的結局
一、上軍校尉——小黃門蹇碩
蹇碩雖為太監,但身體壯碩(受影視劇的形象認為太監都是瘦小的人,其實是個誤區),又通曉軍事,是漢靈帝非常信任的人,劉宏設立的西園八校尉,以蹇碩為首擔任上軍校尉,連大將軍何進也要聽他的指揮,上軍校尉高于大將軍這在兩漢期間是從未出現過的。
劉宏大限將至時,曾把劉協托付給他,當時皇子劉辨有何皇后和何進支持,想要扶劉協繼位,必然要除掉何進,結果事情敗露后,反被何進所殺,部眾也被何進收編。
二、下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
鮑鴻也算是一個出色的將領,曾跟隨張溫討伐西涼韓遂的叛亂,更與董卓一起合兵在美陽擊敗敵兵,獲得斬首數千的戰績,因功擔任屯騎校尉,不久后被劉宏征為西園八校尉之一的下軍校尉,顯赫一時。
同年的十一月,鮑鴻平定豫州汝南郡葛陂縣的黃巾軍,鮑鴻這個人打仗還是一把好手,但卻很愛財,不久因為貪污軍餉過千萬被豫州牧黃琬上奏彈劾, 死于獄中。
三、助軍左校尉——趙融
有關趙融史書上記載比較少,說他是涼州漢陽郡人,以光祿大夫之職擔任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助軍左校尉,隨著漢靈帝劉宏去世,西園八校尉瓦解后,趙融選擇歸順了同為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曹操,后來曹操強勢崛起,成為漢家朝廷的當家人后,任命趙融為蕩寇將軍,此后再無任何記載。
四、助軍右校尉——馮芳
馮芳是荊州西陵縣人,是中常侍曹節的女婿,官至大司農,漢靈帝劉宏整軍設立西園校尉時,以馮芳為八校尉之一的助軍右校尉,史書未加載其下落和結局。
五、左校尉——諫議大夫夏牟
夏牟一開始為秩六百石的諫議大夫,與淳于瓊并列西園八校尉的左右校尉,何進被宦官密謀殺害后,董卓進京時,因與何進舊部分糧不均被殺。
六、右校尉——淳于瓊
相比于前幾位,淳于瓊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的時間更長一點,西園八校尉瓦解后,淳于瓊選擇投靠袁紹,與張郃、高覽等人齊名,同為袁紹帳下大將。
當沮授勸說袁紹早早迎奉漢獻帝到冀州時,淳于瓊與郭圖一起反對袁紹迎奉天子,認為漢室將亡,與其把天子供奉在眼前,事事請示,不如占據地盤,爭霸天下,袁紹錯估迎奉天子的最佳時機,最終讓曹操搶先迎奉天子,從此開啟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代。
官渡之戰時,淳于瓊與顏良、郭圖攻白馬,遭曹操輕兵掩襲,倉猝逆戰,結果主將顏良關羽被斬,淳于瓊狼狽逃走。
在官渡之戰相持階段,袁紹派淳于瓊運送軍需糧草并吞兵烏巢,結果被曹操火燒烏巢,淳于瓊被樂進俘獲,曹操割其鼻羞辱來羞辱袁紹,最后在許攸的建議曹操斬殺了淳于瓊。
七、中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
這八個校尉之中,要說誰的家世最牛,當屬四世三公后代的袁紹,出身名門望族,年輕時期的袁紹也是一腔熱血的有志青年。勸何進誅殺十常侍、召外兵進京逼迫何太后、率軍誅殺宦官、在董卓要行廢立之舉時敢于拔劍怒對董卓等等都是袁紹的杰作。
后期的袁紹以渤海一郡之地占據冀州,滅公孫瓚、聯結烏桓、占據青、并、幽、冀四州之地,成為當時漢末實力最大的軍閥。
官渡之戰首敗曹操,再敗倉亭,袁紹身死嗣滅,曾經的王圖霸業成為煙消云消,成為了史書上的失敗者。
八、典軍校尉——議郎曹操
曹操的出身一直為當世之人恥笑,閹宦之后,并不在意的曹操給自己闖出一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名號。
早在漢靈帝劉宏任命曹操為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時,曹操已經入朝為官10年了,董卓入京后,曹操未與其同流合污,而是回到陳留,散盡家財,聯合關東諸侯,一起討伐董卓。
在其后的群雄爭雄的亂世,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破黃巾、滅二袁、擒呂布、收荊州,統一了北方,奠定了曹操的基業,是西園八校尉發展最好的一人。
總結:西園八校尉的設立是漢末軍隊一次比較重大的改革,劉宏為了稀釋大將軍何進的權力,設置了八校尉來制衡何進。隨著劉宏的去世、何進被宦官斬殺、董卓入京,曾經顯赫一時的西園八校尉也就此瓦解了,而這八人的以后的結局也各不相同,只有典軍校尉曹憑實力在未來消滅群雄,一統北方,在史書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