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井岡山共待了15個月。
從朱毛紅軍井岡山會師,到古田會議,毛澤東的人生在兩年時間里經歷了大起大落。
經歷這些磨難,毛澤東改變了許多,學會了民主協商,學會了耐心說服,學會了團結大多數,一代偉人從此真正走向了成熟。
朱毛會師
時光回到朱毛紅軍會師井岡山前。
毛澤東帶著秋收起義余部在井岡山下徘徊了4個月,經過何長工的努力,搞定了袁文才、王佐,1928年2月才得以上山。
屁股還沒坐熱,湖南特委就巴巴地派了個年輕自負的周魯上山。
一上來就開除了毛澤東黨籍。
他把中央撤銷毛澤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參見前文)的決定改為了開除黨籍。
毛澤東一夜醒來發現自己成了黨外人士,只能去干1師師長,郁悶至極。
這對毛澤東打擊極大,主席到了晚年也還憤憤不平,經常在談話時嘮叨起此事。
周魯命令井岡山部隊下山,去支援湘南暴動。毛澤東服從命令,離開井岡山,到了酃縣。
幸好,在酃縣看到了中央文件,毛澤東又恢復了黨員身份,得以重新掌管了部隊。
周魯此后則下落不明,從歷史中消失了。
真特么柳暗花明。
何長工早在1927年12月就被毛澤東派出去找朱德部隊了。
何長工在井岡山時期真是屢立奇功啊!
何長工在澡堂子里泡澡,打聽到范石生的國民革命軍第16軍里收留了共產黨的一個團。
團長叫王楷。王楷,正是朱德的字玉階的化名。
何長工找到這個團,接待他的是朱德的參謀長王爾琢。何長工見到朱德,朱德說我們正要去井岡山呢,早派了毛澤覃去井岡山找毛澤東啦。
朱德也需要落腳地。
毛澤覃是毛澤東的三弟。后來犧牲于瑞金蘇區的戰斗中。
1928年4月中旬,朱德、陳毅部和何長工部會合,然后何長工先帶袁文才部返回井岡山準備后勤保障,朱德、陳毅留在山下等候。
幾天后,毛澤東從湘南返回井岡山,何長工立即帶毛澤東去見朱德、陳毅、王爾琢。
42歲的朱德和34歲的毛澤東,第一次見面,第一次緊握雙手。
短暫的歡樂之后,是會師之后誰來領導的問題。
當時朱德的隊伍比毛澤東多得多,朱德嫡系南昌起義余部有2000多人。農民軍更是夸張,男女老幼有8000多人。
而毛澤東只有不到1000人。加上袁文才、王佐的300來人。
會師當晚聚餐,毛澤東就掌握了話語權。34歲的毛澤東講到前途光明,得意時哈哈大笑。講到經濟糧食困難時,立即愁眉苦臉。
紅四軍以朱德為軍長,毛澤東為黨代表。
毛澤東還提議要有個前敵委員會,需要一名書記。朱德提議毛澤東擔任書記。毛澤東見朱德這樣表態,面露笑容。陳毅、王爾琢也同意了。
第一次分歧
紅四軍由4個團組成。
一、28團,團長王爾琢,黨代表何長工。
28團是南昌起義的舊部,朱德的嫡系,戰斗力最強的一個團。
林彪是28團1營營長。粟裕是28團的一名連長。
二、29團,團長胡少海,黨代表龔楚。
29團是湘南農民軍,跟著朱德部隊上山的,大部分農民在上山后都回鄉了,剩下了蕭克、胡少海、陳光等少部分人。
正是這個軍心不穩的團拉開了朱毛分歧的開端。
三、31團,團長張子清,打酃縣時負重傷,由朱云卿接任。黨代表何挺穎。
31團是毛澤東秋收起義部隊。伍中豪是3營營長,2營營長是李天柱。
四、32團是井岡山舊人袁文才、王佐。
朱毛會師后,朱德抓28團,毛澤東抓31團,互相指揮不動的,雙方分歧很多。
革命是如此的曲折,甚至紅軍之父和教員也不是一上來就親密無間的。
從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到一條心并肩戰斗的革命同志,共用了兩年時間。
第一次分歧由湖南省委觸發。他們拿掉了毛澤東的湘贛邊區特委書記職位,并要紅四軍南下湘南。
毛澤東的計劃和策略都被打亂了。毛澤東想的是經營井岡山根據地。
但朱德愿意去湘南。
毛澤東與朱德的策略出現了分歧。
朱德和陳毅此刻還沒有根據地思維,更愿意打家劫舍一般地沖州過府,快意恩仇。
毛澤東的思維境界領先了同儕們太多了。
領先太多就是不被大多數人理解。
朱德的29團是湘南農民軍,他們要回老家去,甚至準備兵變。朱德一怒之下解散了29團的士兵委員會,彈壓了一天,最后在省委代表的支持下,29團還是決定回湘南去。
士兵委員會是毛澤東力主建立的。
這是朱德和毛澤東的又一個分歧。
朱德是舊軍隊出來的,軍官追求的是絕對權威,絕對話語權。
而士兵委員會是遏制軍官胡作非為,比如體罰肉刑士兵的。
于是,毛澤東的31團停在了井岡山下,朱德、陳毅帶著28、29團向湘南去了。
不僅如此,還弄了新前委,叫“去湘南委員會”,常委由陳毅、朱德、龔楚三人組成。
陳毅取代了毛澤東。
陳毅在井岡山期間那真是一錯再錯三錯,毛澤東的挫折很多都來自沖在前面的陳毅,陳毅跟何長工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陳毅能做到開國元帥,那真是主席后來的巨大的包容度。
跟著朱德、陳毅南下的有杜修經(省委代表)、何長工、王爾琢、龔楚、胡少海。
還有28營營長林彪,他此刻還沒有話語權。
他們一頭勁的去打湖南郴州了。
守郴州的正是朱德的恩人范石生。范石生曾對朱德說:
今后我們兩人相遇,你不打我,我也不打你。
范石生被背叛了。
王爾琢指揮28、29團,很快攻下了郴州。王爾琢的軍事能力確實了不起。
但范石生立即來了個反攻,年輕的紅軍還在瓜分戰果,立即被打垮了。
蕭克在敗軍之中展露了驚人的軍事能力。
29團全體潰散,只有蕭克的一個連完好無損。他采用葉挺部隊的辦法,不許散兵游勇插入他們的連隊。然后自己的連隊保持建制,不許混亂建制。
29團建制撤銷,余下的蕭克連加散兵共200多人并入了28團。
28團也好不到哪里去,團參謀長王爾琢都被叛徒殺害了。
2營長袁崇全叛變,拉了6個連走了。王爾琢單槍匹馬去追叛軍,被袁崇全兩槍殺害了。
王爾琢的犧牲換回了6個連的留下,袁崇全帶少數人跑了。
王爾琢享年25歲,黃埔一期生,跟隨朱德南昌起義。但是到了井岡山后,變得和毛澤東關系很好。
紅四軍開會決定去湘南,王爾琢是唯一一個與省委代表杜修經爭論的。
毛澤東給王爾琢寫了挽聯:
一哭爾琢,二哭爾琢,爾琢今已矣!
留卻重任誰承受?
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后如何?
得到勝利方始休!
毛澤東還是帶著31團伍中豪的3營來救28團了。
朱毛再次會師后,面對敵人的包圍,28團1營在林彪營長指揮下,堅決阻擊敵軍,直到毛澤東、朱德和31團安全撤出。
正是在此時此刻,毛澤東注意到了林彪。
林彪回井岡山后就升任了28團團長。
省委代表杜修經在搞亂了場面后,被留下來打游擊,后來就脫黨了。
八月失敗是紅四軍井岡山會師后的首次重大挫折。朱德、陳毅在軍事和政治上不得不倚重毛澤東了。
《朱德的扁擔》正是說的八月失敗后回到井岡山的朱德。
朱德一通折騰,自己的部隊損失慘重,井岡山根據地周邊也被國民黨軍控制。1928年10月,山上沒糧吃了,朱德只好帶頭去山下買糧挑糧上山。
在艱苦的環境下,毛澤東、朱德營造了一個官兵平等、同甘共苦的局面,讓大家心理平衡。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自古以來的道理。
從伙食尾子達到經濟民主,由官兵一致達到團結奮斗,這是最樸實的思想政治工作。
但很快紅軍挑糧把周邊地區的糧食吃光了。
井岡山已經沒有出路了,從純經濟角度。
但不到萬不得已,毛澤東是不會放棄井岡山的。
彭德懷來了
但很快,1928年12月,萬不得已的時刻就到了。
彭德懷來了。
彭德懷率領平江起義的紅五軍800人上了井岡山。
1928年12月14日,紅四軍、紅五軍在山下寧岡新城舉行會師慶祝大會。
彭德懷雖然只帶來了800人,但成了經濟上壓垮井岡山的最后一根稻草。
隨著冬季來臨,井岡山的日子真的過不下去了。
毛澤東決定換碼頭,換更富裕的根據地。
1929年1月4日,聯席會議。
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
滕代遠、袁文才、王佐、何長工、
譚震林、陳正人等60多人出席了會議。
會議由前委書記毛澤東主持。
彭德懷的紅五軍改編成紅四軍30團。
彭德懷負責留守井岡山,和王佐32團一起。
1929年1月14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3600余人,下了井岡山,向贛南行動。
朱毛自己也沒想到,這次轉移竟是他們一生中最艱難和危險的經歷。
比長征還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