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么看歷史上的那些屁股決定腦袋案例?
大部分帝國都會對自己的都城選擇極為重視。歷史上的周、秦、漢、隋、唐在這方面就表現的極其明顯,不是選了關中的西安,就是為經濟利益而東出洛陽。皆因兩地有名山大川拱衛,容易形成相對獨立的生存空間。這種模式一直到北宋建立,才被人為的徹底改變。哪怕新都四周平壤千里,無名山大川之險,也擋不住決策者以四戰之地為首的恒心。但當我們深入分析其內在邏輯,就不得不承認是屁股決定腦袋的必然結果。開封vs洛陽
早在北宋建國初期,關于新朝建都何地的意見就不統一。手握兵權的太祖趙匡胤,就對暫時駐扎的開封不太滿意,認為理想的建都之地仍是西安。只是從經濟利益的角度出發,覺得有運河通過的洛陽更為方便適中。直到公元976年,趙匡胤還一直有遷都洛陽的打算。這年4月,他就利用出巡當地的時機,再次提出遷都動議。先后搬出東周與東漢的典故,認為那里是確保帝國長治久安的優選。但諸臣在這個問題上是絲毫不讓,提出開封是國帑重兵所在、宗廟社稷不可輕動等多個理由,堅決反對皇室將屁股挪出開封。就連自己的親弟弟趙光義也站出來反對,標榜治理國家的要素在德與險,而非靜態的山川地形。皇帝爭論不過群臣,便徹底放棄了遷都打算。北宋定都之爭的結局,看似由統治者的意志所決定,世紀上卻是歷史進程的必然。尤其當競爭者也是位于運河前沿的洛陽,地域優劣的考量就非常凸顯。雖然從隋唐時代開始,洛陽就被賦予了經濟首都職能,但開封同樣是內陸的漕運交通樞紐,并且距離糧產區更為接近。五代的后周朝廷,就把蔡河、五丈河與汴河溝通起來,使得當地的漕運能力大增。等到北宋建立,又將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等水系橫貫城中,打造出“萬國咸通”的不二地位。足以將更西面的洛陽比肩下去。此外,將糧食物資轉運到洛長的工作,在唐朝時已表現的非常困難。例如在唐肅宗時期,由于冬季寒冷,南方的運糧船便沒有即時到達洛陽。大批駐扎在京師的禁衛軍居然準備密謀造反,瞬間就把皇帝自己也嚇得不輕。因此,后世的統治者就逐步將重心遷移到開封,盡可能避免路途與氣候影響漕運的輸送時刻表。再通過這些很少晚點的河道糧船,將大量兵力聚集在中樞區域,形成規模超大的禁軍部隊。兩種相輔相成的因素配合,就是所有汴梁朝廷的力量之源。盤根錯節的利益所在
雖然開封不像洛陽那樣有堅實關卡保護,但地勢開闊的一馬平川,卻利于優勢部隊的向外投送。也就是說,利用出擊方便的精銳部隊,時刻威脅有地形掩護的四方軍頭。不僅符合五代十國階段的斗爭哲學,也繼而被猜忌盛行的北宋所直接繼承。只要將優勢資源捏在手里,就不擔心會在身邊出現一個能與自己抗衡的巨大集團。從日后的整個北宋王朝歷史來看,建都開封的格局也一直在發揮作用。初期的攻滅列國大軍,就大都來自開封的漕運線路附近。派駐四方的封疆大吏,也毫無可能積蓄起充足實力。盡管總是被后世批評家們抨擊為削弱邊防,但宋軍一直靠京城方向的快速支援,應付那些遠距離上的潛在風險。只要四通八達的中樞不受影響,就可以在理論上將一支軍隊反復調撥,先后轉戰關中、河北與江浙。此外,趙匡胤的非正常上位方式,也決定了他在許多層面需要向手下妥協。畢竟,無論自己握有多少軍隊,都很難洗刷掉陳橋兵變的篡位名聲。后周政權原本已較為穩固,培植出一大批忠于自己的軍政班底。乃至到北宋建立,還有大臣韓通因反對趙匡胤而被殺,也從側面反應出新朝的不穩定因素。所以,趙匡胤為了維護新政權而經常需要妥協。不僅任命范質為宰相,還必須維持諸多后周的官制和禮儀。這些貳臣的田宅資產家眷均在開封,自然不愿意陪皇帝再去洛陽發展。因為王朝都城的變遷,就意味著舊都的地產價值下跌。等到新建首都的土地價值上漲,原有資產可能已大幅度縮水。人的壽命畢竟有限,很難在后半輩子再經歷這樣的大起大落。自然對遷都洛陽的方案是異常抵觸。惡劣的結局
公元1125年,北宋王朝的戰略哲學,終于在新一波威脅面前轟然崩塌。徹底消滅遼國的女真集團南下,開始向羸弱不堪的汴梁發起進攻。宋徽宗立刻攜帶細軟與近臣難逃,最后一次發揮出運河系統的交通便捷。次年1月,金國軍隊就徹底包圍了開封。城中守軍依靠多年積累的物資儲備,與從未交手的新敵人展開交鋒。但因四周不存在其他阻礙敵人前進的地形關隘,所以金人的南下之路可謂是順風順水。加上北宋立國至今的舍周邊保中樞思維,讓黃河以北的許多州縣都不愿成為犧牲品。結果不僅無法阻礙女真南下,反倒為其提供輜重、兵源和向導。長期醞釀的區域矛盾,也終于在大難面前被徹底釋放。1127年11月,短暫北撤的金軍又卷土重來,造成失去抵抗能力的開封淪陷。由于下定決心要懲戒北宋,圍攻者讓投靠自己的仆從制造出大量攻城器械。守城軍民卻從未有過如此高強度戰爭體驗,很快就因目睹敵人的強大而士氣低落。只在理論上擁有防御優勢的城墻,其實也根本經不起強敵的重點進攻。在整個北宋王朝的統治階段,開封外城周長50余里,即便較短的第二道城墻也有20余里。大量躲入其中的逃難人口,使得物資儲備迅速告急。有限的防御兵力,卻要在漫長的各段城墻間來回奔波。金兵只需要切斷漕運交通,便能讓守軍遭遇不可抗饑饉。再通過虛虛實實的突然強攻,尋找抵抗者所不能顧及的防御漏洞,讓守軍不得不被自己調動的疲于奔命。偌大的城內空間,又非常考驗指揮層的統籌調度水平。最終免不了因微小失誤,造成開封防務的整體性瓦解。更可悲的是,由于周遭區域大都沒有重點養兵能力,開封在危機中也無法獲取有效增援。當從西夏前線返回的野戰軍團被擊潰,皇帝就沒法從巴蜀、荊湖和江淮調來其他強軍替換。空有運河輸送的便利,卻落入無兵可用的尷尬境地。北宋王朝的悲慘結局,也就因當初的屁問題而被命運鎖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