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優秀深厚的歷史文化,在這個歷史長河中有古人給后人留下的很多文化財富。比如說最接地氣的俗語,俗語就作為了其中的一個分支,也是最通俗易懂的,所以一些俗語一直流傳至今。
說到俗語人們的第一印象是詞句簡短、有的可能會很粗俗,但是它都是經過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口口相傳流傳下來的。所以他所涉及的領域也比較廣泛。
雖然在現在看來有一些俗語,但因為年代久遠,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意思。 但真正體會到他背后的含義的時候,我們不禁會佩服古人的智慧。
其中在農村就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狗頭落地,三年不利。對于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來說,都不知道這句話意思,也不明白為什么“狗頭落地”能和人牽扯上關系,也不明白里面“狗頭”的意思,更不了解里面指的三年不利,具體不利在哪些方面?
“狗頭落地,三年不利”,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說:狗的腦袋掉了,那么你就不會過得太順利、平順。
但是這僅僅只是字面上的意思,我們不能夠這樣理解。這其中用到了一種擬物的手法,這句俗語從口頭說的“狗頭”是代指人們戴的帽子。
《史記》中有記載:“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后人著之于頭”。古代人們戴的帽子是由布巾逐步演變而來的,剛開始人們在勞作時都會隨身攜帶一塊布,用來擦汗或者擦拭東西,后面為了阻擋炎熱的太陽、抵御寒風等,人們就把它裹在頭上,為了更方便勞作,慢慢的的就從一塊布演變成為了可以固定戴在頭上的帽子。
從古代演變至今,帽子也成為了戴在頭上的一種服飾和裝飾。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護頭部,用于遮擋陽光的,不過現代帽子的種類特別多。
現在的人們戴帽子也有可能是為了美觀。不過在古代來說古人戴帽子并不是為了美,因為他們要出去進行勞動,所以夏天他們會戴上帽子預防炎熱,冬天時會預防寒冷。由此也可以看出,帽子在人們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
為什么古人會將帽子比作“狗頭”?
因為人們外出勞作干活的時候都會戴一頂帽子,如果有人的帽子掉了,和他關系比較好的其他的人就會開玩笑提醒他說:你的狗頭掉了。久而久之,大家就慢慢地用狗頭來代指帽子。而我們之前說的這句俗語中的“狗頭”掉地,實際上就是說你的帽子掉了,而不是準確意義上的狗的頭掉了。
俗語還有后半句就是三年不利。其實這句話三年不利,有夸大夸張的成分,因為古代的人都非常信奉鬼神之說,一些無法解釋的事情都會歸結為怪力亂神,所以他們認為帽子掉了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因為古代的人們從事的是農耕技術,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都在田里勤勤懇懇的勞作,就指望著有一個好的收成,尤其是在農忙時節都會爭分奪秒的進行播種。
如果人們在心情勞作時帽子突然掉了,那就會耽誤勞作的時間,而且農作物的生長時間,播種時間特別短暫,錯過了最佳時期就會影響后續的收成,所以古代的人們就把帽子掉了,認為是一種不太好的象征和事情。
古代的人戴帽子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遮蔽夏天的炎熱和阻擋冬天的寒冷。因為人的頭部是身體的重要部位,同時也是最脆弱的,最容易中暑和傷寒。而古代的醫療條件有限,一旦生病增加經濟負擔不說,重則還會影響身體健康或者威脅生命。
所以久而久之也就有了這種說法說,狗頭落地三年不利。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古代也是一種禮儀的表現。古籍就有過這樣一句話: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這是古代的一個冠冕制度,所以人們又把20歲的男子叫作弱冠之年。
不僅代表是成人,也是體現出一個人的禮儀教養。所以古代的人們,把帽子落地認為是不好的象征,會給人帶來霉運,會生活不順遂。
類似于“狗頭落地,三年不利”這樣的農村俗語還有很多,這些俗語都有一些調侃的意思。就當今社會來說,狗頭落地三年不立已經不怎么實用了。
因為現在帽子已經成為了一種服飾和搭配,大多數時候人們都是為了搭配或者是美觀才會去佩戴。而且現在里面的帽子隨時都可以佩戴,隨時可以摘掉,這樣一來三年不利的說法,自然就不會成立。
雖然這句俗語“狗頭落地,三年不利”,放在當今這樣的社會來說沒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妨礙我們去了解他這以前存在的意義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