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干了!鄱陽湖正式進入極枯水位,水位已經不足8米了,不得不說氣候變化之下,我國長江流域的雨水發展真的是“極端化”了。
不過,這個時候很多人又在說,“三峽水庫”不是放水了嗎?為何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沒錯!這里我們也不否認三峽水庫的確是放水了。
那這里面究竟存在什么原因?為何鄱陽湖水位還在持續走低,它的影響有多大呢?
鄱陽湖水位跌破8米
鄱陽湖作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沒有水的確是個問題,并且相對于往年來說,鄱陽湖的水位進入枯水時段,也比常年表現出來“更加不尋常”的狀態。背后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因為極端的干旱發展帶來的。
2022年,我國夏季遭遇了大面積的干旱氣候現象,整個長江流域為61年最嚴重的干旱。所以,出現了罕見的“主汛期反枯”。
例如:重慶出現了60多條河流斷流,20多座水庫干涸。所以,極端性的高溫,干旱問題是相當嚴峻的,而鄱陽湖可以說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而這一次的干旱相對于2006年,2013年,2019年的干旱都要嚴重很多,覆蓋了上游、中游和下游。
所以,要是能夠看到降雨的緩解,那必然是好事情。然而,很遺憾的是,鄱陽湖水位持續走低,并沒有出現任何緩解的情況,在一天之中下降0.15米之后,鄱陽湖都昌站水位降低到了7.98米、星子站水位降低到了7.99米,均跌破了8米。
所以,鄱陽湖正式進入了極枯水位,并且,整個湖泊——湖區通江水體面積僅291平方公里,也就是不足300平方公里了。
這個數據相對于鄱陽湖歷史水位來說,真的是太罕見了,2022年成為了1951年有紀錄以來最早進入枯水期的年份——也就是71年來最早。與鄱陽湖水位在22.59米時相比較,完全是天差地別,水位22.59米的時候,湖泊面積可達4070平方公里。
所以,鄱陽湖水位跌破8米已經是少見的事情。并且這還是我們說的夏季豐水期之后。所以。今年的反常“汛期”引發了這樣的問題出現。當然,在鄱陽湖水位下降之后,帶來的生物影響也非常大了。
鄱陽湖水位持續下降,影響有多大?
大家要知道,在正常的情況之下,鄱陽湖可以說是非常好的,在鄱陽湖及其周圍的青山湖、象湖、軍山湖等數十個大小湖泊區域,水質溫暖,水草豐美,有利于水生生物繁殖。
并且水產業在該區域也是非常地發達,產魚類100余種,以鯉魚為主,其次為青魚、草魚、鰱魚、鱅魚,貝、螺產量也較豐。但是,很顯然今年的水生生物已經完全是“生存困難”的狀態了。
例如:驢友在鄱陽湖湖灘發現江豚尸體,雖然無法確定這一頭江豚是什么原因帶來的。但是該區域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現死亡的江豚了,按照拍攝者表示,這已經是今年鄱陽湖水系死亡的第7頭江豚。
同時,拍攝者還公開表示,鄱陽湖枯水期里,水生動物的生存空間明顯壓縮,受到較大的損害。并且在已經發現的其他江豚之中,按照報告顯示,既有自然原因也有非自然原因,非自然死亡中以擱淺原因死亡的居多,未發現人為因素導致的江豚死亡情況。
所以,鄱陽湖水位持續影響或多或少都是有一定的影響。并且在鄱陽湖面臨干旱的情況之下,對江豚尋找食物也帶來一定的困難,當地已經加大了對江豚的保護,以克服干旱給江豚帶來的不利影響。
所以,鄱陽湖水位持續下降,帶來的嚴重性還是比較明確的。
當然,除了江豚,本身依靠鄱陽湖的野生動植物群,也將面臨生存問題,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這個我們也就不用多說了。所以鄱陽湖水位持續下降,影響還將持續加大。并且通過氣候監測數據來看,預計在9月,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雨水依然是較少的情況。
要想緩解,可能還得依靠長江上游的雨水發展才行,華西秋雨看看能不能在后續緩解一下。這個只能繼續觀察才能知道。
而下面就是解決大家疑問的時候了。三峽水庫不是在放水嗎?為什么鄱陽湖水位還在持續下降,這個水到底在哪里去了?這似乎真的就是大家的一個疑問了。
三峽水庫的水呢?為何鄱陽湖水位這么低?
首先我們都知道,三峽水庫是我國三峽水電站建成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水庫的蓄水能力非常的強,可達175米正常蓄水位高程,總庫容393億立方米。
而三峽水庫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正常水位保證之下,可為今冬明春長江流域的航運、供水、生態、發電等需求提供有力保障。當然,最大的功能在常年的夏季之中,可能表現得更加明顯,那就是可以存儲大量的夏季水源。
在降雨的高峰時期緩解一下長江中下游地帶的洪水問題,只不過在2022年,它的這方面作用可以說是忽略不計了。更重要的可能就是它的另外一個功能,那就是“抗旱”。
沒錯,三峽水庫還有“抗旱”的實力,在2022年8月的時候,我國三峽水庫為了緩解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干旱,就多次放水。
在8月中上旬時段,通過實施調度流域控制性水庫群,有序向中下游地區補水約53億立方米,上游水庫群、中游水庫群分別補水36.6億立方米、16.4億立方米,其中三峽水庫共向中下游補水10.9億立方米。
到了中下旬之后,我國又宣布5天時間之中,通過金沙江下游梯級水庫繼續為三峽水庫補水,長江上游水庫群將向中下游補水約10億立方米。
所以,三峽水庫的確是放水了,為長江中下游地區進行了水源輸送,那為什么鄱陽湖水位還這么低?三峽水庫的水呢,在哪里?
對于放水之后,的確是緩解了一部分,主要是將這些水源轉向生活用水,農業用水等方面,這才是最為主要的。所以,大家看到三峽水庫放水了,但是鄱陽湖水位還是這么低。說個簡單的道理,我們是需要緩解河流水位,還是緩解大家使用的水?
這個簡單的道理很多人應該知道吧。除非有過多的水源進入中下游地區才可能看到江河水位上漲。但是很顯然,上游的水源雖然在多次降雨之后出現了緩解,但是依然是還沒有出現“超負荷”狀態,所以還是需要合理調度。
我們也期待長江流域早點降雨緩解,不然持續下去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這個真的就是如大家說的那樣“靠天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