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蘇軾在《東欄梨花》中寫道: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心緒惆悵,恰如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將這紛雜的世俗人生看得透徹與清明。
言外之意,人心繁復,不能準確洞悉對方的意圖,才會讓自己費神費力。
歷經熙來攘往,想要真正看清一個人,并非無計可施,而是從細節入手,看得清清楚楚。
這一次,我將分享給你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山姆·高斯林的著作——《看人的藝術》,從他的研究結果入手,通過觀察物品與環境,真正看清一個人。
具體來說,真正想要看清一個人,可以從“物品”兩個字入手。
1 一個人的物品能映射出真實的樣子
現實中,與一個人相識,不管時間長短,我們總會看到他對外表現的樣子,也就是喜歡展示的那部分。
想要真正看清一個人,就要看他的價值觀與性格特征,這是對方無法隱藏的最真實樣子。
如何看到對方的價值觀與性格特征?
這些表象的內容可以通過觀察一個人的物品看得清清楚楚,因為每個人的物品都帶著身份標簽、情感調節器和行為痕跡,是對方最真實的樣子。
所謂身份標簽,就是能夠代表自己身份的個人物品,就能看出他內心最真實的一面。
比如照片、海報或者壁紙、裝飾畫等等,不同性格的人就有不一樣的喜愛標準。
外向型的人容易被其他人吸引,所以更加偏愛人物類的圖片,主要是人物的表情為主。
內向型的人很少采用人物類的圖片,一般更加鐘情于風景畫與靜物畫,凸顯自己內心的平靜。
所謂情感調節器,就是可以讓人產生回憶的物品,比如紀念品、婚戒或者是信件。
這些物品能夠清楚知道一個人的情感依托在什么地方,以及他的人際關系構成是怎樣等等。
所謂行為痕跡,就是一個人在做了某些事情之后留下來的痕跡。
有一個心理學專家研究發現,那些容易焦慮、害怕的人更容易開車時忍不住踩剎車,所以他們更容易磨損剎車片。
想要看清一個人,可以從他之前做過的一些事情上去判斷他的為人、性格,可以窺斑見豹、一葉知秋。
2 通過觀察物品識破一個人的偽裝
一個人自身的物品可以透露自己的性格,同時也會有人利用這一點刻意偽裝自己。
看過一個故事。
一個人為了搞定一個大客戶,讓對方看出自己非常有實力,借此拿下彼此之間的合作。
他提前去租了一輛豪車,還租了名貴的衣服,對方見到后誤以為很有經濟實力,最終達成了合作。
那么,又該如何通過觀察物品識破一個人的偽裝?
準確來說,可以通過三個方法去解決:多觀察行為痕跡、整合多方信息、觀察下意識反應。
多觀察行為痕跡,就是不要只是從一個或兩個行為痕跡中就得出結論,要收集對方大量的行為痕跡,才會更加準確。
比如,可以觀察對方喜愛的書籍、接觸的人、對外發布的言論、做過的事情等等,目的就是通過大量的行為痕跡,綜合評定一個人的真實性格。
整合多方信息,就是想要看清一個人在某方面的特點,就是支撐這個特點的各種信息。
比如,當你想要判斷一個人是否真正喜歡運動,就要收集這方面的各種信息,看看他是否有健身房的年卡,是否持久的去鍛煉,是否喜歡對外表達愛運動的觀點等等。
所有這些信息的整合,就能看出他在某一方面的真實樣子。
觀察下意識反應,意思就是一個人的真實信息與性格不受控制,會自動展現出來,想要看出他在某一方面的反應,就看他在無意識下的反應,一清二楚。
比如,有些時候當你看到一個人會有與自己不一樣的表現,往往就是在沒有防備之下流露出最真實的樣子。
通過以上三方面就能識破一個人在物品方面的偽裝,把一個人看得清清楚楚。
3 結語
有句話說:
“一個人內心的所思所想,往往會通過外在的形式表達出來。”
一個人最真實的樣子,可以不用多說,但是會通過自己在生活中的物品留出痕跡,根本隱藏不了。
想要通過物品去看清一個人,重點可以放在身份標簽、情感調節器、行為痕跡三個方面,逐一分類的看清物品背后隱藏的真實意圖。
但是,其中也會碰到一些人會借助物品來偽裝自己,以達到混淆視聽的目的,想要去偽存真、撥云見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觀察對方的行為痕跡、整合多方信息、觀察下意識反應三方面揭開一個人的偽裝。
有句話說:
“細節,決定成敗。”
細節可以幫助一個人慢慢走向成功,也可以通過細節對外展現最真實的樣子,而與一個人相關的物品尤為重要,不能忽視。
希望以上的內容能夠幫助你看清一個人,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少走人生彎路,一路順風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