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分支,它不同于正統文化的肅穆莊嚴,有著條條框框的限制。民間文化要更加的豐富多彩,理解起來也要更加的單一些。在民俗文化當中,俗語又占有著非常大的比重,它是老祖宗們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來具有深刻哲理的短語。牢記老祖宗的這些俗語,更是對我們的生活大有裨益!
大圖模式 當然,俗語和俗語也是不同的,有的俗語一讀就懂,比如這句“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早上有彩霞的時候,盡量不要出遠門,因為可能會天氣不好。如果晚上出現彩霞的時候,就說明第二天的天氣很好,這樣就可以準備出遠門了。但是有的俗語懂得的人卻很少,比如這句“寧可試人棺,絕不試人鞋”。
大圖模式 乍讀之下,很多人可能會一頭霧水,不知道這句俗語說的是啥意思。眾所周知,古人對于白事是很講究的,很多人相信老祖宗就算去世了,也會在天上保佑我們的。如果我們對老祖宗不尊敬的話,很可能會倒大霉。既然如此,那為什么還有“寧可試人棺,絕不試人鞋”的說法呢?這個看起來著實有一些矛盾。
大圖模式 先來看看俗語的上半句“寧可試人棺”,這句俗語要追溯到古代的文化意識。
因為“棺”通“官”的音,所以古人認為看到棺材有著升官發財的預兆,這一點來看是一個好的兆頭,所以說幫助老人去試一試棺材,其實也是有很好的寓意的。再者,正如我上文所說的那般,古人對于白事是非常講究,他們相信老祖宗在去世之后,仍然會保佑我們。
大圖模式 我們去給將死之人試了試棺材,這也是我們為他們做的一些事情,這樣他們也會在冥冥之中,保佑我們可以更好的生活。所以古人對于試棺材一事并不排斥,反而是非常的喜歡。那么古人為什么“絕不試人鞋”呢,這里面又有什么講究嗎?
大圖模式 我們的古人認為,幫助別人是幫窮不幫懶得,因為窮人經過努力奮斗,生活是可以變得越來越好的。但是一個非常懶散的人,不管你怎么幫助他,他都不可能把日子過好的。在我國古代,鞋子制作起來是非常單的,得到也非常的容易。只要你愿意去學編草鞋,就不用擔心會沒有鞋子穿,如果一個人連草鞋都不愿意編的話,那確實是懶得沒救了。
大圖模式 老祖宗的這句警世良言,就是告訴我們不要試別人的鞋子,因為這樣會助長我們偷懶的壞毛病,很可能因此毀了我們的一生。不僅如此,鞋子是比較私密的物品,而古代的衛生條件相比現在又要差上許多,如果對方有什么腳上的疾病的話,很可能會傳染給自己,所以“絕不試人鞋”也是為了我們的健康著想。
大圖模式 老祖宗的警示良言:寧可試人棺,絕不試人鞋,其實就是在告誡我們,做人一定要非常勤奮,這樣即使你現在很貧窮的話,以后的日子也會好起來的。這句俗語流傳到了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其中的內涵更是很少有人懂得了。
大圖模式 今天把它分享出來,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