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人都聽過“久病床前無孝子”,俗語與我們每天的生活相關(guān),頗具有現(xiàn)實意味,因而有人講到聽一些大道理不如聽一句俗語,孝道是中華兒女的傳統(tǒng)美德,做孝子是每個人的修養(yǎng),那么為什么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大圖模式 漢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孝子,從來不怠慢母親的任何事情,他的親生母親是薄太后,薄太后懷有漢文帝時遭到了呂后的陷害,為了保住腹中胎兒逃到了一處黃河孤島,生下了漢文帝,那座島后來也取名“太子灘”。薄太后晚年病重,躺在床上三年,漢文帝就陪在了床邊三年,薄太后要服用的湯藥,他也要先試嘗,自己覺得滿意和安全,才端給母親服用,讓許多人非常感動,也就有“莫庭事賢母,湯藥必親嘗”“親病三年無一怠,嘗藥奉母真圣懷”的稱贊。
大圖模式 不過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像漢文帝這樣,當(dāng)父母病倒在床,也許子女一開始也頗為重視,常常陪在床邊,盡心盡力照顧自己的父母,不過時間長了,子女就會覺得厭煩,一方面父母久病需要花費不少錢財,另一方面父母久病,子女需要花費許多精力照顧。因而一些子女照顧床上的父母久了就會說“我還有工作”,“還有其他很多事情要做”等,一旦不想照顧自己的父母,什么都會成為理由,也就有了“久病床前無孝子”。
大圖模式 在“久病床前無孝子”的后面還有下半句,道盡現(xiàn)實人情,卻十人九不知,那就是“久貧家中無賢妻”,不少人看到過“我可以陪你吃苦,但不代表我只配吃苦”等言論,一些女子說自己不會因為男方窮就嫌棄男方,但男方不應(yīng)該覺得這是理所當(dāng)然的。
大圖模式 “久貧家中無賢妻”說的也是家里窮久了,也就沒有賢惠的妻子了。大多數(shù)女子在選擇自己共度一生的伴侶時,會將男子的品行放在第一位,在婚配年紀(jì)結(jié)婚,一些男子確實還沒有成就,但女子依然會陪在男子身邊,她相信自己的丈夫可以帶給家庭好的生活。然而一些男子卻嫌棄自己的妻子,覺得自己窮還能娶上賢惠的妻子是自己的本事,因而不思進取,可是女子嫁過來窮久了,希望變成失望,也能感受到男子不夠珍惜自己,于是兩人并開始爭吵不休,最終一拍兩散。
大圖模式 還有一種情況是,男子即使有進取心,男子卻因為各種原因,遲遲沒有成就,妻子看不到希望,從而離開了自己的丈夫,沒想到前夫后來還真成就了一番事業(yè)。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下一句道盡現(xiàn)實人情,卻十人九不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