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于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后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村人常常說的“生不睡柳,死不睡楊”,柳樹和楊樹有什么特殊的嗎?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講究,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生不睡柳,死不睡楊
意思是人在活著的時候不要去柳樹旁邊睡覺,為什么這樣講呢?這是因為以前人們對柳樹有一種比較迷信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因為柳樹的枝條比較細軟,風一吹就會到處搖擺,所以如果在柳樹下睡覺很容易睡不踏實。其次是因為柳樹的枝條在古代農村常備用來插在墳頭或者是種植在墳前的,所以古人們認為柳樹是“陰氣”很重的“留樹”,是很不吉利的象征。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墳墓前栽種的樹木也是有要求的,皇家貴族的陵墓前一般會栽種松樹,貴族階級可以栽種柏樹,平民們卻只能栽種柳樹,所以在古代的時候盜墓賊看到墳前栽種柳樹就知道這只是一個普通人的墳墓便會離去。最后柳樹的木材材質并不好,柳樹一般都長在河邊,喜歡潮濕的環境,所以柳樹的木材會有很重的濕氣,所以人們一般也不愿意用柳木做床,更不會睡柳木床。
接著我們來看俗語的下半句,說的是人死后不可以用楊木制作棺材。古人講究“事死如生”所以對于棺木的選擇就更加的重視,一般會選擇木質好的,不容易腐爛的。而楊木雖然漂亮筆直,但是楊樹的紋理卻不是很密,所以和同體積別的樹木比起來,就顯得比較輕。再有就是楊木容易被腐蝕,遇到水很容易裂開,棺材都被腐蝕了,人的遺體自然也不會保存好,去世的人葬在地下最重要的就是防止腐爛和水的侵蝕,所以用楊木并不是好的棺木材料。
其實在過去,不僅楊樹不能做棺木,柳樹也不能,這是因為柳樹不結籽,子與籽也是諧音,寓意后代不會有子嗣,很不吉利,所以人們也不會用柳樹做棺木。
前不種桑,后不種柳
前不種桑:這是因為桑樹的“桑”和“喪”字諧音,所以大家都認為,不能在家里前院栽種桑樹,這會給家里帶來不吉利的事。在民間喪葬文化中,死者下葬前都會在家中停喪,舉辦喪禮,舉辦七日后才抬入墓地安葬。所以房前種桑在古人眼中就有如門前停喪一般,是一種很晦氣的現象。
后不種柳:也是因為諧音的緣故,“柳”和“流”是諧音,如果是在門后種植柳樹,家中的財富就會流失,導致家境破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柳樹一般會種在墳頭,而且民間喪事使用的“扶喪棒”是用柳枝做的,在家中種植柳樹有很不吉祥的寓意。
另外,在民間還有一句非常說法是“桑柳榆槐,不進家宅”,在古人眼中,這四種樹木都為“鬼”樹,不能栽種于宅院之中。
小編有話說當然了,這兩句俗語都是特定時期,特定背景下產生的,所以很多都帶有那個時代的迷信的思想,到了現代社會人們也不相信了。不過因為楊樹和柳樹在春天的時候會有楊絮,所以一般也很少栽種在院子中和路邊,現在城市綠化的樹種一般都是懸鈴木,一球懸鈴木又名美國梧桐,二球懸鈴木又名英國梧桐、三球懸鈴木又名法國梧桐,據說宋美齡女士愛梧桐,所以蔣介石就在南京種滿梧桐樹,這個梧桐樹就是法國梧桐,實際上就是懸鈴木,而不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梧桐,中國的梧桐樹是青桐,在中國有句詩句是這樣說的“家有梧桐樹,迎來金鳳凰”,只有中國的梧桐樹才能迎來鳳凰。除了懸鈴木,行道樹還有榆樹、槐樹這些。槐樹是特產于中國的古老樹種,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數千年來,中國人形成了槐樹崇拜的文化現象。據說槐樹可以生長千年,所以古人很喜歡在家門前種槐樹,比如西郊萬壽寺門前的元代“萬壽槐”、香山門前小橋南的金代“香山槐”。北京市的市樹就是槐樹,被譽為是北京城“活的文物”,到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故事,誕生了“要問家鄉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民諺。于是,槐樹也成了人們尋根問祖的象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