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雖然誕生于農民群體,但是卻蘊含了很多非常重要的人生哲理。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俗語的遣詞造句并不規范,但是這非常符合老百姓的思維方式。
最重要的是絕大多數俗語,都會對人們的生活有一定幫助。
俗語“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可以解釋為擁有高尚品德,或者說經常做善事的人都不長壽,相反那些無惡不作的人卻可以長命百歲。
這其實會讓很多人都特別憤慨,難道這個世界真的這樣不公平嗎?古人這句俗語有科學道理嗎?
元雜劇《冤家債主》中,就曾提到過這句比較經典的俗語。如果大家能夠回過頭來仔細想一下,在這個社會中,敢自稱好人的有多少呢?
每個人都曾經做過違心的事情,只不過由于天性就比較善良,所以還沒有變成一個壞人。相反,并不是所有壞人都是天生注定,《三字經》中有云“人之初,性本善”。
至于他們為什么后來變成了無惡不作之人,可能是因為社會環境的影響,亦或是被生活逼迫成了壞人。所以大家要正確理解,“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
“好人”只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大家一定要意識到,不能因為一個人做了一件好事,就會變成大家口中的好人。
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有相對性,壞人也可能做好事,但好人也能做壞事。所以一定要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當然誰都想成為一個好人。
因為在大眾的想法中,能夠助人為樂的人都是好人。重要的是好人在社會中也會受人尊重,相反壞人則會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之所以會有“好人不長壽”的說法,主要是因為絕大多數好人都有奉獻精神,可能在見義勇為的時候犧牲自己的性命。
在孔子的思想中“仁愛”是一種大愛,它既指代古代君主對子民的熱愛,同時也可以指代一個擁有博愛的人。
因為“愛人者人恒愛之”思想的影響,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好人。但由于好人總是委屈自己成全別人,所以才會有不長壽的說法。
認真了解這句俗語,可以發現原來好人不長壽,其實并不是說的是壽命,而是人們對好人的一種惋惜。
如果好人能夠長命百歲,那么他就會做更多的好事或幫助更多人。但是能夠堅持做好事的人卻不多,這才是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
至于“壞人活千年”,也可以叫做“禍害活千年”,大概意思就是一個做盡壞事的人,既然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并且活得十分逍遙自在。
曾幫助趙構誣陷民族英雄岳飛的秦檜,被人罵了1000多年,他的銅像依然在為他的恥辱而受罰。
也就是說人們每當來到秦檜的銅像前,都會對其進行高聲互罵,并拍打他的銅像泄憤。
但是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雖然每個人提起秦檜都會義憤填膺,但是他是以另一種方式活在人們的心里。
相反民族英雄岳飛由于被移除課本,所以很多年輕人,早已將他的壯舉忘得一干二凈。
俗語“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他表達了人們對好人的推崇,以及對無惡不作之人的唾罵。
但是大家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好人很容易被人們遺忘,而很多壞人就永遠活在了人們的心中,這種感覺確實令人十分詫異。
雖然那些喪盡天良的壞人飽受唾罵,但是這世世代代的留在人們心中。這其實也就是這句俗語的內在含義。
雖然好人做好事在當時社會比較受人尊重,但是在幾百或幾千年之后,卻仿佛空氣一樣飄散在了時空中。
雖然這種事情會令人特別傷心,但是這無法改變這個定律。雖然壞人在人們的心目中猶如糞土,而好人則是令人無法觸及的陽春白雪。
但大家也一定要知道,人們在唾罵秦檜或怕打他的銅像的時候,卻永遠記住了這個賣國賊。
每個人都希望好人能夠受到尊重,或者說能夠被后人世代牢記,但大多數情況下好人都沒有好報。
就像民族英雄岳飛一樣,雖然他抗擊金軍的壯舉,令很多人都十分欽佩,但是卻沒有一個賣國賊秦檜活得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