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清末民初仿古之風盛行,雍正粉彩器自然也在被仿之列。這時仿雍正粉彩器頗多,水平有高有低。有晚清期在御窯廠工作過的老藝人,借助在御窯廠曾生產過的經驗,仿制的瓷器幾乎可亂真。但總的說來,仿品的色彩大多過于艷麗或過于淺淡,工藝也不夠精細。
舊后胎掛彩
用雍正朝的素白瓷為胎,在上繪粉彩。有繪八桃、碧桃、牡丹、菊花、三果、枝果、團蝶等圖案的大小盤、碗等陶瓷器物。這類仿品共同的破綻是:用彩凝厚,層次不清晰;紅彩多泛油光,綠彩含粉劑過多而顯厚。其圖案雖然與雍正真品相似,但彩繪過于濃重,彩料的研磨不細,花蝶的細微之處有異。而且筆法略顯粗糙,難以表現雍正時期“花有露珠,蝶帶絨毛”的神韻。
新胎新彩
用當時景德鎮瓷器生產的白瓷按官窯圖案繪畫,并且在此類器底署“大清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等官窯款。這類仿品有的圖案粗糙,有的圖不達意,粉彩的彩繪或濃或淡,厚薄不一,或者干脆就是圖案比例失調。新胎新彩往往會在造型上露出馬腳,如胎體薄厚不同、器身輕重不一、器型不正等。除此之外,這類仿品的款式書寫也難以達到雍正官窯的款式水平。
雍正粉彩三多紋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