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
別名 空桐木、白桐、水桐、桐木樹、紫花樹
來源 為玄參科泡桐樹植物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Seen.) Hemsl.及銹毛泡桐P. tomentosa (Thunb.) Steud.,以根、果入藥。
形態特征 1.泡桐:落葉喬木,高可達15米。樹皮灰褐色,平滑,小枝粗壯,褐色,光滑無毛。葉對生,葉柄長9-12厘米,葉片寬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0-20厘米,先端漸窄尖,基部微心形,全緣,上面幼時有短星狀毛,老葉無毛,下面密生灰白色星狀毛。春季開花,圓錐花序頂生,花大,長達10厘米,倒圓錐形,5深裂,裂片被毛,花冠漏斗狀鐘形,白色或淡紫色,內面有紫斑,5裂片略不等大,幾為四方形,上唇者較窄,下唇者較寬,端有嚙痕狀齒或凹頭,雄蕊4,二強,隱于花冠筒內部,藥室相分離,不具退化雄蕊,子房2室,每室有多數胚珠,花柱細長,內彎。蒴果倒卵形,長達9厘米,木質,先端有短尖頭,基部有緊貼的宿存花萼,萼齒5淺裂。種子多數,扁而有刺。
2.銹毛泡桐:落葉喬木,高10-12米。樹皮暗灰色,小枝密被絨毛。葉柄長3-15厘米,葉片寬卵形至卵狀心形,長12-25厘米,全緣,有時具3-5淺裂,上面有短柔毛,下面密被灰黃色絨毛。春季開花,圓錐花序塔形,長20-30厘米,密被銹黃色短毛,花冠漏斗狀鐘形,裂片稍不等大,淡紫色,內面有黑點及黃色斑紋,蒴果寬卵形,長3-4厘米,先端有短喙,宿萼5深裂。
生境與分布 泡桐分布于長江流域各省,除北方較冷地區外都有栽培。銹毛泡桐分布于東北北部,全國各省多有栽培。
采集加工 秋季挖根,夏季采果。
藥理作用 1.泡桐果及泡桐木屑提取物均能顯著延長二氧化硫引咳法所致小鼠的咳嗽出現時間。2. 泡桐果及泡桐木屑提取物均能顯著延長豚鼠因組織胺引起的翻倒時間,對整體動物有平喘作用。3.泡桐葉泡沫提取物能使小白鼠呼吸道酚紅排出量明顯增多。4.泡桐果有降壓作用,對高血壓患者作用明顯。5.抑菌試驗:泡桐花提取物有較強制菌作用,其他部分制菌力也較強。
性味功能 苦、寒。根:祛風,解毒,消腫止痛。果:化痰止咳。
主治用法 根:筋骨疼痛,瘡瘍腫毒,紅崩白帶。果:氣管炎。用量:均為15-30克。
參考配方 慢性氣管炎:鮮泡桐果半斤,百部18克,桔梗、青果各15克,豬膽汁1.8克。先將泡桐果煎煮去渣,再將百部、桔梗、青果加水煎去渣,二次煎液混合并加入豬膽汁,濃縮成膏,共成45毫升,每服15毫升,日3次,10天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