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脂肪肝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與對策建議
【摘  要】 以北京石油化工學院22~76 歲教職工2008 年至2010 年1652 例為研究對象,檢查其血脂和轉氨酶。結果顯示,高脂血癥者的脂肪肝患病率顯著高于血脂正常者,脂肪肝患者轉氨酶顯著高于非脂肪肝患者。本文分析了脂肪肝患病的影響因素,針對高校教師的職業特點提出了脂肪肝患病的預防建議。
【關鍵詞】 脂肪肝;膽固醇;甘油三酯;轉氨酶;患病率
脂肪肝是一種可以由多種誘因引起的疾病,同時也是多種肝臟疾病發展中的一種病理過程,是最常見的彌漫性肝病之一[1],脂肪肝與年齡、轉氨酶、血脂和血脂濃度有關,高脂血癥是引起脂肪肝及轉氨酶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國,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結構的變化及預防干預措施相對滯后,城市居民,特別是較高收入階層的腦力勞動者中脂肪肝、高脂血癥的發病率不斷增加。另一方面,生活方式的變化也是導致脂肪肝患病率不斷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隨年齡的增長加之內分泌的變化,脂肪、脂蛋白合成障礙或肝內脂肪利用減弱時,脂肪蓄積,肝臟合成磷脂的能力降低,從而引起脂肪肝患者隨年齡增加而增加的趨勢,這時如不加強運動量,必然導致體內脂肪累積,嚴重時導致患病[2-4]。
總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環境、營養狀況好,體力活動較少的群體脂肪肝患病率基本上隨年齡增加而逐漸增加,高校教師群體正是屬于這樣一類人群。但脂肪肝是可逆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在做到控制高脂肪、高蛋白飲食攝入的同時,加強鍛煉是減少脂肪肝發病的關鍵。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來自2008和2010 年在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組織體檢的在職和退休的教職工(排除病毒及藥物性肝炎等)。
1.2  試劑和儀器
①甘油三脂(TG) 和總膽固醇(TC)的測定試劑由日本第一化學藥品珠式會社生產,谷丙轉氨酶(ALT) 測定試劑由上海復星長征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用東芝120 全自動生化儀。②超聲波診斷使用無錫祥生600型號超聲儀。
1.3  方法
采血前低脂飲食,停止飲酒,空腹12 小時以上, 用注射器采取靜脈血5 ml。主要檢測谷丙轉氨酶、甘油三脂和總膽固醇。轉氨酶采用速率法,血脂采用終點法。
1.4  標準
①總膽固醇升高為 TC ≥5.95 mmol/L,甘油三酯升高為 TG>1.71 mmol/L,ALT升高>40 U/L[5]。②彩色超聲:脂肪肝診斷標準:肝臟腫大,表面光滑,邊緣鈍;彌漫性密集細小光點,回聲不均勻,近區增強,遠區衰減,肝區透聲性差,似云霧狀;肝內血管回聲明顯減少,肝靜脈的分支回聲減弱[6]。③統計分析: 所有資料均采用 Epidata3.1錄入,整理后采用SAS 8.1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2  檢出結果
2.1  總體檢驗結果
通過兩年對總計1652 例樣本檢測,總檢出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2008和2010年全校教職工體檢情況
年份
體檢人數
血脂增高
脂肪肝
ALT
TG
TC
2008
385
451
45
12
84
18
2010
362
454
61
23
101
24
2.2  年齡、性別分布
檢驗結果表明,不同年齡脂肪肝患病率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出現不同的變化。我們把2008和2010 年體檢按年齡每10 歲劃分一段,脂肪肝的發病率如表2所示。同時,不同性別樣本的脂肪肝患病率也顯著不同,其結果如表3所示。
表2  不同年齡脂肪肝發病率對比
2008年
2010年
年齡(歲)
人數
患病人數
陽性率
年齡
人數
患病人數
陽性率
30以下
49
4
8.16
30以下
20
2
10.00
31-40
259
15
5.79
31-40
245
14
5.71
41-50
276
32
11.59
41-50
274
38
13.87
51-60
128
17
11.72
51-60
144
26
18.06
60以上
124
17
13.71
60以上
133
20
15.03
表3  2008 年和2010 年體檢男女脂肪肝發病率對比
脂肪肝
年份
患病人數
總發病率%
發病率
發病率
P值
2008
84
10.05
55
14.29
29
6.43
P<0.01
2010
101
12.38
65
17.96
36
7.93
P<0.01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脂肪肝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最高峰是在51~60 歲,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兩倍以上。以上結果均p<0.01,男女患病率有顯著性意義。
2.3  高血脂與脂肪肝的關系
一般來說,脂肪肝與高血脂有較高的正相關性。表4和表5是高血脂樣本的脂肪肝患病率的統計數據。
表4  2008 年高脂血癥與脂肪肝的關系
高脂血癥(231人)
血脂正常(605人)
脂肪肝
發病率
TG(147人)
TC(84人)
脂肪肝
發病率
脂肪肝
發病率
脂肪肝
發病率
64
27.71
52
35.37
12
14.29
20
3.31
備注:TG:甘油三脂     TC:膽固醇
表5.  2010 年高脂血癥與脂肪肝的關系
高脂血癥(254人)
血脂正常(562人)
脂肪肝
發病率
TG(152人)
TC(102人)
脂肪肝
發病率
脂肪肝
發病率
脂肪肝
發病率
78
30.71
61
40.13
17
16.67
23
4.09
備注:TG:甘油三脂     TC:膽固醇
以上結果表明,高脂血癥患者的脂肪肝發病率顯著高于血脂正常者(P<0.01),高甘油三脂血癥的脂肪肝發病率明顯高于高膽固醇血癥(P<0.01),高膽固醇血癥脂肪肝的發病率明顯高于血脂正常者(P<0.01)
2.4  轉氨酶與脂肪肝的關系
2008年檢出轉氨酶(ALT)增高21 例,其中脂肪肝轉氨酶(ALT)增高18 例,陽性率85.71%;非脂肪肝轉氨酶(ALT)增高3 例,陽性率14.29%。2010 年檢出轉氨酶(ALT)增高29 例,其中脂肪肝轉氨酶(ALT)增高24 例,陽性率82.76%;非脂肪肝轉氨酶(ALT)增高5 例,陽性率17.24%。
兩年測定結果顯示脂肪肝與非脂肪肝轉氨酶對比P<0.01,有顯著性差異,同時說明部分脂肪肝患者有一定程度的肝損害。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變化,脂肪肝的發病率日漸升高。脂肪肝系由多種因素或疾病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過度堆積的代謝性疾病,是常見的彌漫性肝病之一。如果脂肪肝不及時從飲食、運動、藥物上進行控制和治療,它將在較短的時期內發展為不可逆的肝損害,肝纖維化發病率達25.0%,且1.5%~8.0%的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7,8]。
從本次調查分析可以發現:脂肪肝是發病與年齡及性別密切相關,基本上呈現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病率增加,發病高峰處于40歲~60歲,且男性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主要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活動逐漸減少,運動消耗明顯降低,加之此年齡段的被檢測人群正處于事業高峰期,與其他年齡段的被檢測人群比較,對外應酬較多,易于造成飲酒量和脂肪攝入量的偏高,尤其是晚餐時脂肪的攝入易于被積聚,以導致脂肪肝的發生。脂肪肝男性多于女性,這可能與女性注意體型、飲食結構偏素、飲酒少等有關。
脂肪肝的發病率與血脂的代謝有直接的關系,高脂血癥患者脂肪肝的發病率明顯高于血脂正常者,且高甘油三脂血癥脂肪肝的發病率高于高膽固醇血癥脂肪肝的發病率。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多坐少動的工作方式和社交應酬活動的增多,使營養過剩的現象日趨嚴重,當胃腸道長期大量攝取的脂肪和糖份超出機體熱量的消耗時,肝內即大量堆積脂肪并釋放出過量的未酯化脂肪酸,未酯化脂肪酸是甘油三脂的前驅物質,它的增加可導致肝內合成甘油三脂增加。如肝內合成甘油三脂速度超過了組合為極低密度脂蛋白及泌入血流的速度時,便出現了肝中三酰甘油的堆積,造成脂肪肝。
部分脂肪肝患者轉氨酶增高,血脂在體內的過剩可引起肝細胞脂肪變性,脂肪酸會損害肝細胞,使肝臟脂肪代謝能力下降,從而導致肝功能受損, 轉氨酶升高,脂肪肝雖是良性病變,在早期注意合理生活方式下可發生逆轉,但如果不及時治療或干預,有可能發展為脂肪性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
由于脂肪肝患者大多無明顯的臨床癥狀,一般在健康體檢時才發現。所以,改變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適宜的體育鍛煉,年度體檢,是對脂肪肝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有效手段。
對于高校教師群體,由于工作性質的關系,脂肪肝患病率明顯高于體力勞動者,但是如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加注意,是完全可以避免患上脂肪肝的。建議①注意控制高熱量高脂肪食品的攝入量;②注意休息,加強鍛煉,保證每天至少鍛煉1小時;③保證年度體檢,隨時了解自身身體狀況;④一旦患病及時合理用藥。
4  結論
脂肪肝患病的主要因素是:飲食不節制,體育鍛煉明顯不足,使熱量攝入大于消耗而導致肥胖;內分泌功能下降導致高脂血癥的發病;慢性肝炎、飲酒過量及藥物性損害等都可導致脂質代謝障礙而誘發脂肪肝。本調查結果顯示:脂肪肝患病率與性別、年齡、TG增高密切相關,TG高的年齡組,脂肪肝患病率明顯增高;50 歲以上年齡組的患病率明顯高于50歲以下年齡組;男性患病率顯著高于女性,原因可能與男性工作壓力大,飲食不注意,生活不規律有關。在男性中,40~60 歲年齡組患病率較高,這可能與此組人群工作壓力較大、日常鍛煉較少有關。
參考文獻
[1] 呂瑞娟,任登先,閆明.脂肪肝的發病機理和治療研究進展[J].甘肅科學學報,2001,13(2):57-64.
[2] 任玲.享有衛生保健人群患病情況調查[J].疾病控制雜志,2000, 7(4):321-322.
[3] 王吉耀.脂肪肝臨床流行病學[J].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0,8(2):115.
[4] 張韶文,曹曉東.某高校高級職稱中年教工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6,6:542-543.
[5]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血脂異常防治對策專題組.血脂異常防治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7, 25:169-175.
[6] 張清萍,李良泉.現代超聲顯像診斷學[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7] 曾德民.脂肪肝[J].中華消化雜志,1999,15:164.
[8] 王吉耀.脂肪肝的流行病學[J].中華肝臟病學雜志,2000, 8(2).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如何自我評判脂肪肝是否好轉?
脂肪肝流行病學進展
『脂肪肝集』高血脂患者用藥須知
健脾疏肝法治療脂肪肝
血糖、血脂、脂肪肝的防治
肝功能異常的脂肪肝患者,可以服用他汀類降脂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汉市| 保康县| 佛冈县| 韶山市| 常熟市| 遂宁市| 镇巴县| 偏关县| 镇康县| 乳源| 宜兰市| 大洼县| 威海市| 江都市| 永城市| 聂荣县| 乐清市| 旬阳县| 武陟县| 睢宁县| 丹东市| 卢氏县| 洪洞县| 阳江市| 阳原县| 敖汉旗| 海晏县| 廉江市| 塔河县| 吉安市| 中阳县| 酉阳| 西宁市| 鄄城县| 新巴尔虎右旗| 乐都县| 枝江市| 郎溪县| 泗阳县| 阜康市| 绥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