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國平安的核心業務能力
現在我們先來看看中國平安的壽險業務,這是平安的核心業務,看看他九年間的銷售或者說開拓能力,為了同口徑計算對比,所以就把保費收入調整為規模保費收入,以保持與2003年數據的一致性,如此就沒了統計口徑不一致的問題。見下面市場份額的統計結果:
數據附件:中國平安市場占有率統計。
2003年,壽險市場占比19.60%,產險市場占比9.70%。
2004年,壽險市場占比17.20%,產險市場占比9.50%。
2005年,壽險市場占比16.10%,產險市場占比9.90%。
2006年,壽險市場占比17.00%,產險市場占比10.70%。
2007年,壽險市場占比16.00%,產險市場占比10.30%。
2008年,壽險市場占比14.00%,產險市場占比10.90%。
2009年,壽險市場占比16.50%,產險市場占比12.90%。
2010年,壽險市場占比15.10%,產險市場占比15.40%。
2011年.壽險市場占比16.40%,產險市場占比17.40%。
2012年,壽險市場占比16.90%,產險市場占比17.90%。
(注:為什么保監會要將保險公司的分紅險、投資連結險與萬能險中把部分保費收入剔除統計范圍?按我的理解,這些剔除的部分實際上確實不能算保費收入,這是屬于代客理財的部分,保險公司僅收一點管理費而已。所以,現在把平安的這部分進入保費收入統計,對其他壽險公司是不公平的,就因為其他保險公司并沒有包含這個保監會要求剔除的數據。但是,在這里為了滿足少數平安股東的虛榮心,那么就加進去吧,也無所謂,其實也并沒有改變市場份額下降的結論。在我自己的統計中,依然會剔除這部分數據,以保監會統計口徑為準,否則會影響數據的真實性。)
以上的數據整理最起碼證明了平安壽險業務不能算優秀,其核心業務的開拓能力就屬于一般般或者說平庸,整體來說,這九年間,始2003年以來的市場份額是逐漸下降的。所以說,雖然在前面有著保費收入統計口徑不一致的問題,但統一口徑以后依然改變不了市場份額下降的事實。極少數平安的投資者就是那樣,在明明白白的數據面前依然選擇駝鳥策略,認為自己持有的公司就是最好的,聽不得他人的不同觀點,甚至粗暴的指責他人不懂,究竟是誰不懂呢?究竟是誰在“睜眼說瞎話”呢?
同時,我也注意到平安壽險在2008年市場份額出現低點以后,似乎形成了緩慢上升的拐點,我們就繼續觀察吧。
然后,按調整數據重新計算一下年均增長指標,在這過去的九年間,中國平安保險收入從2003年末的588億元,發展至2012年末的2786億元,增加2198億元或373%,年均增長18.86%。
其中,壽險業務規模保費收入從2003年末的538億元,發展至2012年末的1995億元,增加1457億元或271%,年均增長15.67%。在這里,大家就可以明顯的看清楚平安壽險業務的年均增長不高。
產險收入高速增長,從2003年末的50億元,提高至2012年末的791億元,增加741億元或1469%,年均增長35.78%。產險市場份額也從2003年的9.70%,提高至2012年的17.90%。說實話,這個產險業務的擴張確實可圈可點,這才是優秀企業應該具備的業務開拓能力。
同時,我們也可以換一個角度看,按保監會公布數據推算,始1992年至2012年的20年間,全國保險公司保費收入的年均增長24.96%左右,銀行業在這20年間的年均增長18.95%左右,這兩個金融行業長期的年均增長相當厲害,符合我國金融業高速發展的現狀。而且,很顯然,保險業增長速度遠高于銀行業。遺憾的是,平安壽險業務在九年間的年均增長僅為15.67%,很明顯低于行業增速。大家可以想一下這個事實,中國平安的核心業務發展速度低于行業增速,也低于我所關心的那幾家股份制銀行,這不算平庸算什么呢?
當然,你可能會說銀行股的股權融資相當大,是股權融資的結果。那么,對不起!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在現有的股東權益里面,銀行股權融資的占比遠低于中國平安。
當然,實事求是的說,這里存在著這兩個行業之間不同的競爭強度問題,保險的競爭強度高于銀行也是事實。假如考慮到平安高速增長的產險業務,那么也許是冤枉了平安,畢竟在這里還可能存在著集團戰略方向的問題。不過,在一個九年的時間區間或者說時間跨度里,很難解釋這是集團的戰略方向所導致。
但是,在我的心里或者說標準中,不管你有什么理由,在大眾化產品(請注意“大眾化產品”這個定義,某些行業不適用。)行業中,屬于公司核心業務的產品,作為優秀企業的硬指標就是必須超過行業增速(就如同高考分數最低錄取線),市場份額必須有所提高(何況在近幾年不算高利率的環境之下),不然就不是。所以,中國平安在核心業務開拓方面,我的結論是:優秀企業不屬于平安,名不副實。
在這里,重復一句曾經說過的話:拿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手機行業來說,假如現在蘋果的市場份額依然與十年前持平或有所下降,那么蘋果還是個優秀企業嗎?曾經的諾基亞是個優秀企業,大家不會有異議對嘛,但目前處于市場份額逐漸下降的諾基亞還是個優秀企業嗎?這,這就是常識,對于炒股票來說,常識很重要。
至于說經營者是否追求市場份額是一回事,公司產品的市場份額能否提高又是一回事,這就是我衡量是否優秀的一個硬指標。
總而言之,從保險業這兩項至關重要的投資能力與業務能力看,中國平安不達標,不及格,就算不說平庸,那么也是個一般般的企業。
當然,平安的綜合金融是可以加分的,考慮到收購深發展的成功,考慮到產險業務的高速增長,如此,就算是個特招生吧。
另:為避免有人受我分析影響而隨意賣出,特意在這里重復前面對中國平安的價值判斷:目前平安市場估值處于歷史低位。賣出請謹慎。
嗯,今天的碼字就到這里吧。(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