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23號文件:平衡轉讓稅負 促進股權流通

23號文件:平衡轉讓稅負 促進股權流通


來源:中國稅務報 本報記者鄒國金 時間:2013-06-24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投資者收購企業股權后將原盈余積累轉增股本個人所得稅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3年第23號)及解讀發布后,一石激起千層浪,叫好者有之,質疑者亦有之。叫好者認為,其已經最大限度解決了個人股權收購中對盈余積累的重復征稅問題,平衡了稅負,有利于促進股權流轉;質疑者認為,由于23號文件規定的較為簡約,其適用范圍、消除重復征稅的作用需要接受實踐檢驗。

計入股權轉讓價格的 盈余積累轉增股本不征稅

514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個人投資者收購企業股權后將原盈余積累轉增股本個人所得稅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3年第23號,以下簡稱23號文件)和政策解讀,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

平衡盈余積累先分配、后分配的稅負差異

23號文件明確了個人收購股權后,對股權收購所含的盈余積累轉增股本是否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問題。此問題影響面大、針對性強,自然引起廣泛關注。”中國納稅籌劃網董事長、知名稅收專家宋洪祥說。

宋洪祥介紹,在企業設立、經營過程中,賬面上往往會積累一定數額的資本公積金、盈余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等盈余積累,有的數額還很大。當企業股權發生轉讓時,轉讓方和收購方就面臨如何處理這些盈余積累的問題:是先分配再轉讓股權,還是不分配直接轉讓股權?

如果企業不是上市公司,對于轉讓方而言,先將盈余積累轉增股本,或者分配,需要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不分配,直接含在股權中轉讓,則按“財產轉讓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兩種方式下轉讓方都需要按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稅負差別不大。

但是,對于收購方而言,影響則很大。如果轉讓方在股權轉讓前已分配盈余積累,相應的股權轉讓價格就會降低,收購方支付的金額會降低。如果轉讓方在股權轉讓前不分配盈余積累,股權轉讓價格將包含盈余積累,收購方支付的金額大。當收購方獲得股權后,如果將盈余積累轉增股本或分配,按此前的政策規定,應視同取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樣一來,同樣一筆盈余積累,在股權收購前分配,收購方不承擔稅負;在股權收購后分配,收購方要承擔20%的稅負。

因此,知道上述區別的收購方,往往要求企業原股東先分配盈余積累后再收購,增加了股權轉讓的難度。而在一些股權轉讓案例中,由于收購方不懂稅收政策,收購價格包含企業盈余積累,收購后在處理盈余積累時才發現承擔了很重的稅負。

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23號文件的解讀以案例的形式明確指出了這一點。

某省幾十個自然人股東以股權收購方式溢價收購某企業100%股權后,將該企業原賬面金額中的盈余積累轉增股本。原股東在股權轉讓之前未轉增股本,而在股權交易時將“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等一并計入股權轉讓價格,并繳納了所得稅。該企業以盈余積累轉增個人股本行為到底該不該繳納個人所得稅?以往文件規定不夠明確。

考慮到上述轉增股本的企業原賬面金額中的盈余積累是由原股東創造并擁有,原股東在轉讓股權過程中沒有事先轉增股本,而是將其一并計入了股權交易價格中,新自然人股東為此已經支付了對價,如對其此次轉增股本征稅則存在重復征稅問題,有違稅負公平原則。此外,考慮到企業股權轉讓過程中,盈余積累與股權轉讓所得存在相互轉化的可能性,對于原股東轉讓股權前事先利潤分配與新股東事后利潤分配應盡量保證稅負平衡,不應由于原股東事先利潤分配與新股東事后分配而產生較大稅負差異。23號文件對此問題予以了明確。

盈余積累是否征稅分兩種情況處理

23號文件規定,一名或多名個人投資者以股權收購方式取得被收購企業100%股權,股權收購前,被收購企業原賬面金額中的盈余積累未轉增股本,而在股權交易時將其一并計入股權轉讓價格并履行了所得稅納稅義務。股權收購后,企業將原賬面金額中的盈余積累向新股東轉增股本,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區分以下情形處理:

1.新股東以不低于凈資產價格收購股權的,企業原盈余積累已全部計入股權交易價格,新股東取得盈余積累轉增股本的部分,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2.新股東以低于凈資產價格收購股權的,企業原盈余積累中,對于股權收購價格減去原股本的差額部分已經計入股權交易價格,新股東取得盈余積累轉增股本的部分,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對于股權收購價格低于原所有者權益的差額部分未計入股權交易價格,新股東取得盈余積累轉增股本的部分,應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

新股東將所持股權轉讓時,其財產原值為其收購企業股權實際支付的對價及相關稅費。

如何理解上述規定呢?

我們以案例作分析。

假定甲企業原賬面資產總額8000萬元,負債3000萬元,所有者權益5000萬元,其中:實收資本(股本)1000萬元,“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等盈余積累合計4000萬元。假定多名自然人投資者向甲企業原股東購買該企業100%股權,股權收購價4500萬元,新股東收購企業后,甲企業將盈余積累4000萬元向新股東轉增實收資本。

在新股東4500萬元股權收購價格中,除了實收資本1000萬元外,實際上相當于以3500萬元購買了原股東4000萬元的盈余積累,即:4000萬元盈余積累中,有3500萬元計入了股權交易價格,剩余500萬元未計入股權交易價格。甲企業向新股東轉增實收資本時,其中所轉增的3500萬元不征收個人所得稅,所轉增的500萬元應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按20%的稅率計算,500萬元應繳納個人所得稅100萬元。

宋洪祥認為,23號文件基本解決了在股權收購中,對原盈余積累先分配還是后分配存在的稅負差異問題,減輕了股權收購的稅務阻礙,有利于促進股權流通,有利于正在進行的產業結構調整。

股權收購 適用23號文件要符合條件

23號文件和解讀發布后,北京鑫稅廣通稅務師事務所技術中心主任徐賀連發3篇博文,結合股權轉讓案例,從政策層面和執行層面對23號文件作了深入解讀。

徐賀提醒,在執行23號文件時,需要特別注意其適用范圍。

23號文件規定:一名或多名個人投資者以股權收購方式取得被收購企業100%股權。從這個規定可以看出,收購主體必須全部是自然人,而且是以股權收購方式取得被收購企業100%的股權,在股權交易完成后,被收購企業的股東應該全部為自然人。在這個條件下,一些股權收購就難以適用23號文件的規定。

比如,被收購企業100%的股權分次轉讓不符合23號文件的規定。

例如,乙公司為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201110月,甲公司將乙公司40%的股權轉讓給張三,20133月甲公司又將剩余的60%股權轉讓給張三,本次交易完成后張三實現了對乙公司100%的持股。截至20132月末,乙公司的凈資產為1000萬元,甲公司將60%的股權轉讓作價600萬元。另外,在201111~20132月期間,乙公司盈余積累增加了100萬元。那么,乙公司在20135月將賬面的盈余積累全部轉增股本,張三能夠享受不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待遇嗎?

徐賀認為,從23號文件的規定看,100%股權對應的凈資產權屬必須全部發生轉移,且已經作為上一個股權轉讓環節的所得稅計稅依據,即發生轉移的盈余積累已經是被課征過所得稅。在此案例中,20133月的股權轉讓由于僅是轉移了60%的股權,造成被收購企業僅是60%的盈余積累被征收了所得稅,這與23號文件規定的100%股權的盈余積累被征收所得稅的規定相沖突。因此,其不能適用23號文件的規定。

再如,股權交易前的自然人股東,在股權交易后繼續持股的,也不符合23號文件的規定。

例如:李四和甲公司共同出資設立乙公司,李四持股30%,甲公司持股70%。20134月份,甲公司將其持有乙公司的70%股權,按照凈資產的價格一次性轉讓給張三。股權收購完成后,乙公司的股東全部為自然人股東。那么在乙公司將盈余積累轉股時,李四和張三可以享受23號文件規定的不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待遇嗎?

股權收購中所收購的股權不足100%,因此不滿足23號文件規定的收購100%股權的要求;另外,盈余積累也僅是部分被課征所得稅,同樣也不滿足23號文件規定的條件。同時,23號文件規定向新股東轉股時才能夠適用不征稅處理規定,股權收購完成后全部的自然人股東應該是新股東。因此,在轉股時張三和李四都不能夠適用于不征稅的待遇。

對此,一些專業人士認為,現實中股權轉讓的形式非常復雜,收購方既有自然人,也有法人;有的一次性收購,有的則分多次收購。如果23號文件適用的條件過于嚴格,則難以有效解決股權收購面臨的重復征稅問題。

新股東再轉讓股權 財產原值如何確定

23號文件規定,新股東將所持股權轉讓時,其財產原值為其收購企業股權實際支付的對價及相關稅費。對此,徐賀認為,當新股東以低于凈資產價格收購股權時,會發生多繳稅的現象。

比如,甲公司持有乙公司100%股權,乙公司凈資產為1000萬元,其中股本400萬元,盈余積累600萬元。甲公司將乙公司轉讓給李四,作價800萬元。李四取得乙公司股權后,乙公司用盈余積累全部轉股。因為股權收購價格800萬元低于所有者權益1000萬元,有200萬元未計入股權交易價格。按照23號文件的規定,李四將盈余積累轉增股本,應繳納個人所得稅40萬元(200×20%)。轉股完成后,乙公司經營一年共增加盈余積累1000萬元,則此時乙公司的凈資產為2000萬元,李四此時將乙公司股權作價2000萬元轉讓。李四轉讓股權時應該按照收購股權時的價款來確認原值,即按照800萬元確認原值,則李四轉讓股權產生所得1200萬元(2000-800),繳納個人所得稅240萬元。則李四合計繳納個人所得稅280萬元(40+240)。

如果沒有23號公告的規定,則在乙公司轉股時,李四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120萬元(600×20%),那么,李四向乙公司增加投資為600萬元,在轉股完成后,乙公司的凈資產為1000萬元(600+400),李四持有乙公司的股權原值變為1400萬元(800+600)。李四此時將乙公司股權全部轉讓,則李四轉讓股權產生所得為600萬元(2000-1400),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120萬元(600×20%),則李四共計繳納稅款240萬元(120+120),比按照23號文件的規定少納稅40萬元。

為什么會這樣?主要原因就是收購價與凈資產之間的差額轉股時被征收了個人所得稅40萬元,但是,李四持有乙公司股權財產原值并沒有增加。如果將收購價與凈資產之間的差額作為財產原值構成部分,則可解決此問題。這需要對23號文件的相關內容作出解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關于《個人投資者收購企業股權后將原盈余積累轉增股本個人所得稅問題的公告》的解讀
企業轉增股本及個投收購企業股權將原盈余積累轉增股本的個稅規定
[轉載]重組篇之三——企業法律形式改變
深度解析資本公積增資涉及的個人所得稅問題
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轉增資本(股本)的稅務問題
國浩視點 | 淺析資本公積的幾個問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荣县| 霍州市| 会理县| 连平县| 晋州市| 遂宁市| 信丰县| 常州市| 江孜县| 丹凤县| 星子县| 永仁县| 桦南县| 云浮市| 连南| 崇州市| 南开区| 巩义市| 丁青县| 城固县| 土默特左旗| 喜德县| 东安县| 正宁县| 武安市| 宁化县| 武汉市| 双柏县| 静海县| 靖边县| 犍为县| 即墨市| 安乡县| 揭西县| 临沂市| 涟源市| 上思县| 射洪县| 兰溪市| 龙江县| 长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