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修德” 方能“安民” |
2014.11.7人民法院報 |
趙金慨 |
韓非子說:“善為吏者樹德?!痹谌嗣袢罕妼λ痉ㄐ枨笕找嬖鲩L的今天,如果法官只具備起碼的司法技能是遠遠不夠的,要真正做好法官,還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古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之說。法官是司法審判的實踐者,擔當斷案止爭的重職,是解決社會矛盾的最后屏障。德如水,法如舟。道德、良知和知識、學問之于法官同樣重要?!昂竦螺d法,德正法嚴”。厚德的法官在如鏡的背景前莊重地演繹著法律,能使人們對法律既親切又敬畏。
法官應該有政治高度。培根說:“法律與政治絕不是對立的,而是密切相關的?!鄙鐣髁x制度下的法官應該有一種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對國家、對社會、對法律都付出絕對的忠誠。法官應該把法律的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有機結合,避免因自身對細節的忽略而帶來無法改寫的人間悲劇,應該用崇高的政治信念汲取法律營養,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遠大目標服務。法官“是個人良知和法律信念的代表者”,要有遠大的理想抱負。法官要尊崇和信仰法律,把審判事業作為自己一生的精神追求和心靈歸屬。法官要在司法實踐中實現對人格的自我超越,讓這種自我超越與法官的職業生命相伴相長,最終把法官的美德衍化成一種“辨法析理,勝敗皆服”、“案結事了、人和”的下意識的人性化司法理念。
法官應該有思想深度,“訥于言,敏于事”。身為法官,要播種法律、溝通情感、約束欲望、規范行為,任何煩躁失度都是司法審判的大忌。如果法律文書展示的是司法審判的靜態美,那么法官的行為則可展示司法審判的動態美。法官要用適度的沉默詮釋法律,讓法律在沉默中生根發芽而成為公眾意識。法官的沉默是一種超人的智慧,是一種自信的風度,一種為人厚重的美德。面對繁亂的紛爭,面對社會的壓力,面對神圣的法律,沉默能表達千言萬語所無法表達的豐富內涵。沉默是一種靈魂的挺立,是對個案深層次的思考,令擅自闖入者翻上高山也難見你的項背。
法官應該有人格亮度,內心充滿陽光,心境光明磊落。俗話說:“境由心造”,厚德不是法官自身固有的,而是后天的內在素質的錘煉,法官唯有“修德”才能“安民”。法官像天平杠桿的支點,一手托兩家,支撐著這頭和那頭,居中調停。法官在庭審中應表現出的是對雙方當事人人格的尊重,對訴訟各方訴之法律無奈的理解,要以公正的裁判來弘揚美德,匡扶正義。公正是法官的道德底線,良知是社會對法官的基本要求。
“德不孤,必有鄰”,道德高尚的人必受他人歡迎。孟子曰:“達不離道。”而法官可以說“法不離道”。法官以自己的美德承載著法律,書寫著人生,如同《愛蓮說》中的荷花“君子”一樣,氣質高潔,卻能化德在人間。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太仆寺旗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