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詩詞是中國古典詩詞重要組成部分。“懷古”是指登臨游覽古跡,觸景生情而抒發感慨。方虛谷云:“懷古者,見古跡,思古人。其事無他,興亡賢愚而已。”懷古詩詞多是由作者身臨舊地憑吊古跡而產生聯想,引起感慨而抒發情懷抱負的詩詞。詩詞創作的終極目的都是抒發情感,懷古詩詞在抒發情感的趨向性上也表現了相對的統一,一般可分為三類:一是寄托個人境遇;二是借古諷今,憂國傷時;三是感慨人世無常。懷古詩詞常常觸及讀者心靈的最深處,具有很高的鑒賞價值。
1.《登鹿門山》
【唐】孟浩然
清曉因興來,乘流越江峴。
沙禽近方識,浦樹遙莫辨。
漸至鹿門山,山明翠微淺。
巖潭多屈曲,舟楫屢回轉。
昔聞龐德公,采藥遂不返。
金澗餌芝術,石床臥苔蘚。
紛吾感耆舊,結攬事攀踐。
隱跡今尚存,高風邈已遠。
白云何時去,丹桂空偃蹇。
探討意未窮,回艇夕陽晚。
《登鹿門山》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先寫乘船赴鹿門山沿途所見,再寫登山后遙想龐德公當年的行蹤,緬懷他的高風亮節,表現了詩人早年對故鄉前輩隱士高人的欽羨之情。全篇從清晨寫到日暮,景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游程的轉換而變化。詩人運筆灑脫自然,或駢或散,狀山水景色生動逼真,傳達出一種寧靜淡遠的韻致。
明·李夢陽:“思致郁密。”

2.《登金陵鳳凰臺》
【唐】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登金陵鳳凰臺時創作的一首懷古抒情詩。全詩八句五十六字,以登臨鳳凰臺時的所見所感而起興唱嘆,把天荒地老的歷史變遷與悠遠飄忽的傳說故事結合起來言志抒情,用以表達深沉的歷史感慨與清醒的現實思索。此詩氣韻高古,格調悠遠,體現了李白詩歌以氣奪人的藝術特色。
《歸田詩話》:崔顥題黃鶴樓,太白過之不更作。時人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之譏。及登鳳凰臺作詩,可謂十倍曹丕矣。蓋顥結句云:“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而太白結句云:“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愛君憂國之意,遠過鄉關之念。善占地步矣!

3.《夜泊牛渚懷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夜泊牛渚懷古》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作。此詩敘寫詩人望月懷古,抒發不遇知音之傷感。首聯開門見山點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頷聯由望月過渡到懷古;頸聯是由懷古回到現實,抒發不遇知音的深沉感慨;末聯宕開寫景,想象明朝掛帆遠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涼寂寞。全詩結構層次分明,波瀾起伏,意象瑰麗,寫景清新雋永而不粉飾,抒情豪爽豁達而不忸怩作態,意境高遠,風格宏偉。
《帶經堂詩話》:或問“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說,答曰:太白詩“牛渚西江夜……”,詩至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是也。

4.《月夜金陵懷古》
【唐】李白
蒼蒼金陵月,空懸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業大江流。
綠水絕馳道,青松摧古丘。
臺傾鳷鵲觀,宮沒鳳凰樓。
別殿悲清暑,芳園罷樂游。
一聞歌玉樹,蕭瑟后庭秋。
《月夜金陵懷古》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詩人來到金陵,想到金陵是東晉、東吳、宋、齊、梁、陳六代的故都,曾有過繁榮的景象。而今,六代豪華,空留陳跡,詩人到此抒發思古之幽情,于是寫下了此詩。月光照著南京,詩人不禁悲從中來。星星還是那幾顆星星,而金陵的王氣卻像東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了。路之盡頭是浩淼的湖水,古墓上的蒼松翠柏老態龍鐘;昔日那么繁華的鳷鵲觀、鳳凰樓、清暑殿和樂游苑,也都荒廢殘破,少有人來。蕭瑟的秋風中,還可以聽到陳后主所作的《玉樹后庭花》。
繁華不再,霸業東流,豈不痛哉!

5.《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懷古詩。此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詩中既有尊蜀正統的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轉,自然緊湊。前兩聯記行寫景,灑灑脫脫;后兩聯議事論人,忽變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尋找、瞻仰到追述回顧,由感嘆緬懷到淚流滿襟。全詩所懷者大,所感者深,雄渾悲壯,沉郁頓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唐詩快》:嗚呼!詩之感人至此,益信圣人“興、觀,群、怨”之言不妄。

6.《詠懷古跡五首》
【唐】杜甫
其一
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其二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其四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其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詠懷古跡五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于唐代宗大歷元年在夔州寫成的組詩。這五首詩分別吟詠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等人在長江三峽一帶留下的古跡,贊頌了五位歷史人物的文章學問、心性品德、偉績功勛,并對這些歷史人物凄涼的身世、壯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作者自己仕途失意、顛沛流離的身世之感,抒發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全詩語言凝練,氣勢渾厚,意境深遠。
清代冒春榮《葚原詩說》:“讀《秋興八首》《詠懷古跡》《諸將五首》,不廢議論,不棄藻績,籠蓋宇宙,鏗戛鈞韶,而縱橫出沒中,復含蘊藉微遠之致,目為大成,非虛語也。”

7.《蜀先主廟》
【唐】劉禹錫
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凄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蜀先主廟》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此詩意在贊美英雄,鄙薄庸碌,贊揚了劉備的功業,慨嘆蜀漢事業后繼無人,總結蜀漢亡國的歷史教訓。首聯寫先主廟堂威勢逼人,頷聯贊劉備的英雄業績,頸聯為劉備功業未成、嗣子不肖而嘆息,尾聯感嘆后主亡國。全詩措詞凝煉,對仗工整,風格沉郁,前半寫功德,后半寫衰敗,以此垂戒當世。
劉克莊《后村詩話》:劉夢得五言如《蜀先主廟》云:“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七言如)《哭呂溫公》云:“遺草一函歸太史,旅墳三尺近要離。”《金陵懷古》云:“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詩雄渾老蒼,沉著痛快,小家數不能及也。

8.《西塞山懷古》
【唐】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西塞山懷古》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此詩懷古傷今。前四句,寫西晉滅吳的歷史故事,表現國家統一是歷史之必然,闡發了事物興廢決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寫西塞山,點出它之所以聞名,是因為曾經是軍事要塞,而今山形依舊,可是人事全非,拓展了詩的主題。全詩敘說的內容是歷史上的事實,狀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實景,抒發的感嘆是詩人胸中的真情。詩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襯,相長相生,營造出一種蒼涼意境,給人以沉郁頓挫之感。
俞陛云評此詩:“余謂劉詩與崔顥《黃鶴樓》詩,異曲同工。崔詩從黃鶴仙人著想,前四句皆言仙人乘鶴事,一氣貫注;劉詩從西塞山鐵鎖橫江著想,前四句皆言王濬平吳事,亦一氣貫注,非但切定本題,且七律詩能前四句專詠一事,而勁氣直達者,在盛唐時,沈佺期《龍池篇》、李太白《鸚鵡篇》外,罕有能手。”

9.《題烏江亭》
【唐】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題烏江亭》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議論戰爭成敗之理,提出自己對歷史上已有結局戰爭的假設性推想。首句言勝敗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評項羽胸襟不夠寬廣,缺乏大將氣度;三四句設想項羽假如回江東重整旗鼓,說不定就可以卷土重來。
司馬遷曾以史學家眼光批評項羽“天亡我,非戰之罪”的執迷不悟,杜牧則以兵家的眼光論成敗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馬遷是總結已然之教訓,強調其必敗之原因;杜牧則是假想未然之機會,強調兵家須有遠見卓識和不屈不撓的意志。

10.《臺城》
【唐】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臺城》是唐代詩人韋莊創作的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詠史懷古詩。此詩通過描繪美麗的江南春景反襯古城已經荒涼破敗的現實,營造出一種物是人非的落寞氣氛。首句寫金陵雨景,渲染氛圍;次句寫六朝往事如夢,繁華的臺城早已破敗;三、四句表現風景依舊,人世滄桑。詩人觸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傷今,在草木無情的感慨中流露了濃重的感傷情緒。全詩兼用情景陪襯與情景反襯兩種手法,語言含蓄,感慨深沉,空靈蘊藉,神完氣足,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清代陸次云《五朝詩善鳴集》:多少臺城憑吊詩,總被“六朝如夢”四字說盡。

11.《館娃宮懷古》
【唐】皮日休
艷骨已成蘭麝土,宮墻依舊壓層崖。
弩臺雨壞逢金鏃,香徑泥銷露玉釵。
硯沼只留溪鳥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蘇麋鹿真閑事,須為當時一愴懷。
《館娃宮懷古》是唐代詩人皮日休創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此詩透過吳國館娃宮如今的破敗景象,極寫當年的奢華生活,寄寓奢靡必亡之理,抒發了懷古之幽情及對世事之慨嘆。全詩寓情于景,托古諷今。
朱三錫《東巖草堂評訂唐詩鼓吹》:朱東巖曰:一起劈云:“艷骨已成蘭麝土,宮墻依舊壓層崖。”讀之真可為英雄下淚也。

12.《汴河懷古二首》
【唐】皮日休
其一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余里地無山。
其二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汴河懷古二首》是唐代詩人皮日休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描述了隋煬帝游覽揚州的豪華船隊以及大運河的地理環境,隱含了隋煬帝被部將所殺的歷史事實以及對唐王朝的警示。第二首詩從隋亡于大運河這種論調說起,接著反面設難,批駁了修大運河是亡國之舉的傳統觀點,從歷史的角度對隋煬帝的是非功過進行了評價。全詩立意新奇,議論精辟,不失為唐代懷古詩中的佳品。
朱寶瑩編《詩式》:“首句言因鑿此河,發丁滋怨,亦隋之足以取亡,翻起。次句言有此河水利可通,今日賴之,正承。三句開一筆,其意全在四句發之。”

13.《離亭燕·一帶江山如畫》
【宋】張昪
一帶江山如畫,風物向秋瀟灑。
水浸碧天何處斷?霽色冷光相射。
蓼嶼荻花洲,掩映竹籬茅舍。
云際客帆高掛,煙外酒旗低亞。
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
悵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
《離亭燕·一帶江山如畫》是宋代詞人張昪的作品。此詞上片描寫金陵一帶的山水景色,前兩句寫全景,后兩句寫到具體景觀,為下文抒情埋下伏筆;下片一氣貫下,由純粹的景物描寫轉向帶有人事活動的景物描寫,抒發懷古幽情。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筆法冷峻,格調沉郁,豪氣內藏,是宋詞由婉約向豪放轉變時期的過渡作品。
薛礪若:此詞于冷雋中寓悲涼之感。闋中如“霽色冷光相射”,“寒日無言西下”句,尤覺冷艷觸人心目,而語意無窮。

14.《桂枝香·金陵懷古》
【宋】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桂枝香·金陵懷古》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詞作。此詞通過對金陵景物的贊美和歷史興亡的感慨,寄托了作者對當時朝政的擔憂和對國家大事的關心。上闋寫登臨金陵故都之所見。“澄江”“翠峰”“征帆”“斜陽”“酒旗”“西風”“云淡”“鷺起”,依次勾勒水、陸、空的雄渾場面,境界蒼涼。下闋寫在金陵之所想。“念”字作轉折,今昔對比,時空交錯,虛實相生,對歷史和現實,表達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嘆息。全詞情景交融,境界雄渾闊大,風格沉郁悲壯,把壯麗的景色和歷史內容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稱千古名篇。
宋代楊湜《古今詞話》:金陵懷古,諸公寄詞于《桂枝香》凡十三余首,獨介甫最為絕唱。東坡見之,不覺嘆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15.《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是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此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東坡“大江東去”赤壁詞,語意高妙,真古今絕唱。

16.《臺城游·南國本瀟灑》
【宋】賀鑄
南國本瀟灑,六代浸豪奢。
臺城游冶,襞箋能賦屬宮娃。
云觀登臨清夏,璧月留連長夜,吟醉送年華。
回首飛鴛瓦,卻羨井中蛙。
訪烏衣,成白社,不容車。
舊時王謝、堂前雙燕過誰家?
樓外河橫斗掛,淮上潮平霜下,檣影落寒沙。
商女篷窗罅,猶唱后庭花!
《臺城游·南國本瀟灑》為北宋賀鑄的一首金陵懷古詞。上片以景入詞,敘六朝舊事,述陳后主的荒淫無度、縱情歌舞、尋歡作樂,最終導致國破家亡,身敗名裂。下片寫尋訪遺跡,嘆時世變遷,一絲哀愁涌動于心中。而當世的當權者仍不吸取教訓,窮奢極欲,令作者捶胸頓足,痛心不已。作者空懷壯志,報國無門,只能做一名區區的武弁,他把吊古傷今之情融入歷史的反思和凄清冷寂的畫面之中,發人深省,又使人無限嘆惋。此詞結構嚴謹,脈絡清晰,對比強烈,引用典故借古諷今,有針砭時弊之效。全作辭情俱佳,在北宋同題詞作中,可與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周邦彥《西河·金陵懷古》鼎足而三。
俞陛云《宋詞選釋》評此詞曰:“節短而韻長,調高而音凄,其雄恢才筆,可與放翁、稼軒爭驅奪槊矣。”

17.《西河·金陵懷古》
【宋】 周邦彥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
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
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馀舊跡郁蒼蒼,霧沉半壘。
夜深月過女墻來,傷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里。
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
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
《西河·金陵懷古》由北宋詞人周邦彥創作,是一首詠史之作。全詞三闋結構:上闋起調至“風檣遙度天際”,寫金陵勝境;中闋由“斷崖樹”至“傷心東望淮水”,寫金陵古跡并發出憑吊;下闋由“酒旗戲鼓甚至處市”至末,寫目前景物及千古興亡之思。這首詞藝術技巧很高,全詞化用劉禹錫詠金陵之《石頭城》和《烏衣巷》兩首詩,但又渾然天成。它沒有正面觸及重大歷史事件,而是通過景物描寫作今昔對比,形象地抒發作者的滄桑之感,寓悲壯情懷于空曠境界之中,是懷古詞中別具匠心的佳作之一,歷來評價很高。
《聯云韶集》:“此詞純用唐人成句融化入律,氣韻沉雄,蒼涼悲壯,直是壓遍古今。金陵懷古詞古今不可勝數,要當以美成此詞為絕唱。”

18.《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宋代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出這首詞的。上片贊揚了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下片借諷刺劉義隆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詞中用典貼切自然,緊扣題旨,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意境美。
明代楊慎《詞品》:稼軒詞中第一。發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氣奔注,筆不得遏。廉頗自擬,慷慨壯懷,如聞其聲。謂此詞用人名多者,當是不解詞味。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

19.《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宋】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此詞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表達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復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蘊含著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全詞寫景、抒情、議論密切結合;融化古人語言入詞,活用典故成語;通篇三問三答,層次分明,互相呼應;即景抒情,借古諷今;風格明快,氣魄闊大,情調樂觀昂揚。
清人陳廷焯《云韶集》卷五:“氣魄雄大,虎視千古。東坡詞,極名士之雅,賈選慈,極英雄之氣。千古并稱,而稼軒更勝。”

20.《岳鄂王墓》
【宋】趙孟頫
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岳鄂王墓》是宋元之際詩人趙孟頫創作的七言律詩,為一首懷古之作。這首詩以描寫岳飛墓景色入筆,表達了作者對抗金英雄被害屈死的嘆息和哀悼,譴責南宋君臣茍安誤國,流露了深沉的故國之思。首聯入題,寫景抒情,反映了詩人凄苦蒼涼的心緒。頷聯兩句直斥宋高宗違背古訓,本末倒置,是非混淆,置中原百萬百姓生死于不顧。頸聯感嘆岳飛被害、南宋頹勢難挽;天下中分,偏安一隅的局面也不能支撐下去。尾聯與入題呼應,囑人囑已,“莫向西湖歌此曲”,否則必會引得湖光山色、天地萬物同悲不已。
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岳王墓詩,不下數百篇。其膾炙人口者,莫如趙魏公作。”
21.《蟾宮曲·長沙懷古》
【元】盧摯
朝瀛洲暮艤湖濱,向衡麓尋詩,湘水尋春。
澤國紉蘭,汀洲搴若,誰為招魂?
空目斷蒼梧暮云,黯黃陵寶瑟凝塵。
世態紛紛,千古長沙,幾度詞臣!
《蟾宮曲·長沙懷古》是元代曲作家盧摯創作的一首散曲。這首曲子以作者自己失落開篇,繼之以“尋詩”、“尋春”的消解,最后聯想到古代與自己同樣遭遇的文人,并引以為同調,抒寫了自己滿腹的惆悵和落寞。這首散曲雖名為懷古,實為傷今。它把作者自己的身世感興同對古人古事的追思憑吊巧妙地結合起來,既表達了對古人的深情仰慕,又抒發了自身被外放的失意之情,格調深沉悲涼,具有強烈的感情。
任犀然《元曲三百首》:“此曲筆力蒼勁,情感悲涼,凄凄兩問意蘊豐盈,讓人咀嚼不盡。”

22.《山坡羊·驪山懷古》
【元】張養浩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
只見草蕭疏,水縈紆。
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
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山坡羊·驪山懷古》是元曲作家張養浩的散曲作品。開頭三句“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回顧驪山的歷史,曾是秦朝宮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燒之后,當時的歌臺舞榭、金塊珠礫都已不復存在,詩人用“今何處”一個問句,強調了對從古到今歷史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見草蕭疏,水縈紆。”再不見昔日豪華的宮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鋪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地流淌。草的蕭索,水的縈紆更加重了作者懷古傷今的情感分量。六七句諷刺后人都已遺忘了前朝敗亡的教訓,結尾兩句顯示了一位封建文人對歷史興亡的大徹大悟。此曲揭示封建統治者因荒淫奢侈和爭權奪位而導致滅亡的歷史教訓。觸目傷懷,引史為證,感情痛切,風格沉郁,抒發了世事無常、徒增悲嘆的感嘆。
鄧元煊:“觸景傷懷,感情痛切,風格沉郁。以史為證,用言簡意賅的警句收尾,發人深省。”

23.《山坡羊·潼關懷古》
【元】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關懷古》是元曲作家張養浩的散曲作品。此曲撫今追昔,由歷代王朝的興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難,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封建統治與人民的對立,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全曲采用的是層層深入的方式,由寫景而懷古,再引發議論,將蒼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辭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間中充滿著歷史的滄桑感和時代感,既有懷古詩的特色,又有與眾不同的沉郁風格。
曾永義《黑暗時代的自由頌——元人散曲》:“潼關地勢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關系著歷代的興亡。首二句以如聚的峰巒和如怒的波濤來作為潼關“山河表里”的實寫,虛實相映,開展之中,自見綿密。以下作者以光風齋月的性情,從悲天憫人的襟抱著眼,所以感人深邃。”

24.《人月圓·吳門懷古》
【元】張可久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
洞庭歸興,香柑紅樹,鱸鲙銀絲。
白家池館,吳宮花草,可似當時。
最憐人處,啼烏夜月,猶怨西施。
此曲分為兩個部分,前五句為第一部分,主要描寫蘇州的名勝古跡,特產風物;后六句為第二部分,主要是懷古抒情 。該曲連續暗用三個典故,既切合懷古之題,又寫出了洞庭之美,表達了欲要歸隱的思想。觸景生情,睹物思人,作者巧妙地將景物、人物與思想感情融為一體。
國慶波《古典詩詞曲閱讀與鑒賞》:“曲中所寫人物雖多,但主次分明,感情豐富,又寓情于景,是一首情景俱佳的曲作。”

25.《賣花聲·懷古》
【元】張可久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
隋堤古柳纜龍舟。
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
將軍空老玉門關。
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賣花聲·懷古》是元代散曲家張可久創作的組曲,共二首。這兩首曲子詠史用典,寄托歷史興衰之感嘆,對勞苦大眾的歷史命運給予深切的同情。兩曲都采用對比手法,前曲以凄清景象和繁華盛事對比,后曲以普通百姓和帝王將相對比。語言凝煉含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發無限感慨于不發感慨中。前曲典雅工巧,代表了張可久散曲的特色;后曲不避口語,暢達潑辣,幾近俚語,脫口而出,妙語天成,體現了“曲野”的本色精神。
鄧元煊《元曲:彩圖版》:(前首)此曲著重揭露歷代統治者驕奢淫逸的生活。依次點到三個古跡,列舉三個歷史人物,予以針砭,秉筆直書。“不堪回首”四字寓慨,末以景語終篇,意味深長。(后首)此曲揭露歷代戰亂給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對統治者發動戰爭表示強烈憤慨,對百姓遭受戰禍痛苦寄予深切同情。聯類取譬,概括性強,末句別具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