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郁生痰”、“脾虛生痰”、“治痰先治氣,氣順痰自消”
治痰先治氣 痰濕癥 ,脾主運化水濕和水谷,當脾運化失常時,則運化失職,氣停則津停。故,表現出來的是二樣癥狀。一個是津停而生的痰或是飲。一個是運失化常而表現出來的食滯。所以說脾為生痰之源。因痰生成后往往影響的是肺的主氣功能,所以,肺為儲痰之器。
氣行則津不停,津不停則痰無所生。另外,治痰先治氣也就是說用健脾氣的方法,使脾健則津行不停,不停也就沒有了生痰的源頭。就是這個意思了。
中醫講的“氣郁生痰”、“脾虛生痰”、“治痰先治氣,氣順痰自消”,纖維瘤在中醫看來也是痰濁流注經絡造成的,所以您的問題只在“痰”、“氣”二字上,應該是脾虛造成的.
治痰先治氣的臨床意義基于上述,痰因氣病而生,故治痰先當治氣,氣順則痰自消而津自布。治痰先治氣,其數由來以久,“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行”。皆以治氣為首務,而治痰之方,調氣為先。
理氣化痰法。凡病而有痰者,皆當化痰,但化痰必須注重理氣。這是因為痰因氣病,氣順則痰利.是以治痰必先利氣者,謂痰之所從來,皆由七情郁結,氣道不清,氣積生涎,今利其氣,使郁結開而氣道暢,抑何痰飲之有?
益氣化痰法。宜于脾胃虛弱,運化無力,濕聚痰生之病證。常用方如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均是在二陳湯化痰的基礎上,用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益氣健脾助運化,是補虛益氣與理氣化痰并施之法.若因脾胃虛寒,而痰凝滯者,宜用理中化痰丸;若因脾虛而痰滯氣逆,宜用六君子加木香;若因脾胃虛弱而肝木乘侮,宜用六君子加柴胡”。腎不納氣,水泛為痰,治當補腎氣,助氣化,行痰濕,常用金匱腎氣丸加半夏、沉香等化痰降氣藥。
清氣化痰法。津液因郁熱結而為痰,或氣郁痰結化熱,治當清熱化痰,開郁順氣。清氣化痰丸用陳皮、杏仁、枳實、黃芩、栝樓仁、茯苓、膽星、制半夏清化痰熱,以治痰熱壅肺,氣壅喘滿諸證。
總之,痰因氣生,故治痰先治氣,氣順則痰利,而治痰之方,調氣為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