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首次接待案件當事人指引
1.總則
1.1為了規范團隊律師首次接待案件當事人的行為,提升團隊的專業形象,提高團隊法律服務對客戶的價值,特制訂本指引。
1.2本指引適用于團隊律師首次接待訴訟(含仲裁)案件的當事人。團隊律師在其他法律事務中首次接待當事人可參照適用本指引。
1.3本指引所稱首次接待,系指有初步委托意向的訴訟案件當事人與團隊律師約定首次面談案件及委托事項的會晤接待。
1.4通過首次接待案件當事人應當至少實現以下目的:
(1)顯示團隊律師的專業性;
(2)顯示團隊律師嚴謹的工作態度;
(3)顯示事務所及團隊管理的規范性;
(4)與當事人建立基本的信任關系;
(5)為正式建立委托關系及確定代理費用奠定基礎。
1.5團隊律師首次接待案件當事人應當堅持如下原則:
(1)尊重當事人,增強當事人的體驗;
(2)擅于傾聽當事人對案件事實的陳述;
(3)不卑不亢;
(4)客觀、專業、嚴謹、得體;
(5)追求效率。
2.接待準備
2.1確定一名團隊成員負責與當事人進行會面的前期對接與會面安排。
2.2應當與當事人提前約定首次會面的時間、地點以及擬參加的人員。
2.3應當與當事人電話溝通擬委托代理的相關法律事務的類型及初步的案件爭議焦點,以便于選擇適合的律師參與接待,并提前做好準備。
2.4具體會面時間原則上應當提前不少于一天確定,以便于進行必要的準備。
2.5原則上首次會面地點選擇在律師事務所會議室。對此與當事人確認后,應當及時與事務所行政管理部門確認可供接待的會議室,一經確認,及時通知當事人具體的會面地點、行車路線、停車地點等。
2.6鑒于對其他案件當事人的信息保密需要,團隊成員不得擅自在辦公室接待案件當事人。確需在辦公室接待案件當事人的,應當提前做好辦公室的整理,以免泄露其他案件當事人的個人隱私或商業秘密。
2.7參加首次接待的人員原則上包括案源律師、業務律師和聯絡人員。
2.8應當將首次會面的基本要求告知事務所負責接待的行政人員,并要求其做好會面會議室的必要布置和準備。
2.9正式會面前,負責聯絡的團隊成員應當再次和當事人或當事人指定的聯絡人員核實和確定會面的時間、地點及參加人員等。
2.10會面時需要使用展示工具的,應當提前做好準備,保證正式會面時能夠順利使用。
3.接待規范
3.1參加首次接待的團隊人員應當著正裝出席,除案源律師外,其他參加人員應當統一著裝。
3.2參加首次接待的人員應當使用事務所和團隊指定的筆記本電腦、筆記本、筆、便簽紙等。團隊人員在當事人面前使用的工具、材料等盡可能保持一致。
3.3不在律師事務所進行首次會面的,嚴禁團隊律師遲到。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無法準時到達的,應當提前五分鐘告知當事人或當事人指定的接待人員,并表達歉意。
3.4在律師事務所進行首次會面的,在約定的會面時間超過五分鐘后當事人仍未到達的,由負責聯絡的人員電話聯系當事人或當事人指定的人員,確認到達情況。
3.5首次會面時,由案源律師負責主持,業務律師負責進行專業的洽談,聯絡人員負責記錄。
3.6會面開始后,應當由案源律師將與會人員向當事人進行介紹。被介紹的人員應當依次向當事人及其他出席人員遞交名片。
3.7主持人在對出席人員進行介紹時,務必簡短,原則上用一句話將被介紹的團隊律師的姓名、職務、專業、分工等最顯著的特點介紹給當事人。
3.8團隊成員接收當事人遞交的名片后,應當將名片按其座位的順序依次進行排列,以防止記錯對方的出席人員。
3.9負責業務的律師,應當仔細傾聽當事人對案件的陳述,應當快速捕捉和預測當事人的目的,以及案件的爭議焦點和產生糾紛的根源。
3.10原則上業務律師應當在三分鐘內,判斷出當事人在本案中的目的,案件的主要爭議焦點,并找到導致案件糾紛的根源。
3.11業務律師首次發言必須具有足夠的沖擊力,以引起當事人注意。
3.12業務律師在發言時,應當首先使用問句進行測試,在測試成功后以肯定式方式表達對案件核心問題的看法。
3.13業務律師在首次接待時,原則上只找出案件存在的問題,而不論述解決問題的辦法。
3.14由業務律師測試當事人的訴訟目標。如果當事人的訴訟目標不適當,應當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并嘗試說服當事人調整訴訟目標和訴訟預期。對于難以說服,或不能正視不利后果的當事人,原則上不接受委托。
3.15如果擬委托案件處于一審階段或尚未提起訴訟的,應當引導當事人收集證據;如果擬委托的案件屬于二審案件或再審案件的,應當引導當事人客觀分析一審或原審法院判決的處理結果和處理方式,以控制當事人的預期。
3.16如果當事人詢問代理該案件的勝訴把握,應當明確告知當事人任何案件都要以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為前提。同時,告知當事人任何的此類承諾是不符合規定,也是不負責任的。如果判斷當事人過于不信仰法律,原則上不接受其委托。
3.17在首次會見時,原則上不洽談律師費的計取和支付。但是應當告知當事人,在對案件進行論證且確認是否可以幫助當事人解決問題后,再進行費用的洽談。
3.18在首次會面時,對律師費的計取方式應當給當事人適當的預期,使其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3.19會面結束后,如果與當事人理念相同或有趨同的可能,應當推動代理協議的簽署。
3.20會談結束后,應當尋問當事人是否介意將案件資料交由團隊進行論證并出具策略分析報告,然后再進行方案論證,最終確定訴訟方案。如果當事人有意向,應當主動提議在收取材料前先行簽署保密協議。
3.21會談結束后,如果雙方均有合作意向,應當確定時間安排表,以保證案件的洽談不影響當事人的利益。
4.后期跟蹤
4.1如果團隊與當事人均有委托意向,應當由聯絡人與當事人或其指定的聯絡人簽署保密協議,并進行證據材料的收集與移交。
4.2依據案件涉及的專業性問題,正式組建專項法律服務團隊。
4.3由業務律師主持依據《訴訟策略分析報告制作指引》撰寫訴訟策略分析報告。
4.4訴訟策略分析報告得到當事人的認可后,制作法律服務計劃書并進行代理費的洽談。
5.其他
5.1本指引僅供團隊內部使用。
5.2各團隊成員注意收集在使用中遇到的新問題,以便及時對本指引進行升級,使其更有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