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那個夏天,一張表情圖突然火了,“不要怕,老夫炒股都是一把梭”,正迎合了當時市場牛市的熱情尚未褪去的背景,指數的快速回挫讓很多人仍然滿心欲望,不知道“一把梭”大爺最后怎么樣,但接下來半年時間,指數以深蹲40%來告誡所有市場參與者:風險,風險,風險!
權益資產價格有起有落,股市里有句話:“懂得控制倉位的人才可能成為贏家”,所有人都懂得的一個道理,絕大多數人卻都做不到。在很難從證券市場獲得超額收益的情況下,或者在看不懂市場的時候,選擇離場休息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很多人還會擔心離場休息時資金會產生閑置成本。那么,如何在休息的時候也能讓資金有所回報呢?通過低風險資產投資,雖然獲得回報率相對較低,但可以保證閑置資金的保值增值,或許是閑置資金比較不錯的選擇。
當前低風險投資大概有幾類:銀行儲蓄存款、大額存單、理財產品、貨幣基金、逆回購等。
——銀行普通儲蓄存款——
自2015年10月人民銀行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5個百分點以來,存款基準利率處于歷史比較低的水平。
但2015年降息的同時,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因此,各大銀行為爭奪存款紛紛推出儲蓄存款利率上浮措施。
以銀行網站披露數據來看,四大行上浮幅度比較低,但城商行上浮幅度普遍可達到基準的1.2~1.3倍,0.5~2年期的上浮幅度最為明顯。
——銀行大額存單——
人民銀行在2015年發布了《大額存單管理辦法》,個人投資人認購大額存單起點金額不低于30萬元,機構投資人認購大額存單起點金額不低于1000萬元。
大額存單本質上也屬于儲蓄存款,包括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18個月、2年、3年和5年共9個期限品種。
在銀行的實際操作中,根據期限和額度不同,各銀行大額存單的利率上浮空間相比普通儲蓄存款高出不少。例如1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可達2.25%~2.28%,相比普通儲蓄存款仍可高出50%以上;3年期大額存單在四大行的利率可在基準利率上上浮40%左右,而部分城商行則可上浮52%,高達4.18%。
大額存單還有一個額度劃層,若個人投資人購買100萬元以上的超大額存單,那么各期限利率相較30萬元以上的大額存單還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上浮。
——理財產品——
理財產品的收益確定性雖不及儲蓄存款,但基本上也比較穩定,根據wind統計,2019年內到期的銀行理財產品近6萬只,其中9544只有可統計數據。在9544只到期理財產品中,大于預期收益的37只,等于預期收益的9501只,小于預期收益的僅有6只。
以5萬元作為購買起點,按照銀行代表性理財產品的期限和預期收益率統計,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水平要高于儲蓄存款(為方便統計對比,以下銀行代表產品期限以天、年為單位的均折算為月),但銀行理財委托期限上偏中短期期滾動,超過1年期的理財產品不多。
還有一類銀行開放式理財產品,流動性和收益性與貨幣基金類似,不做贅述。
——貨幣基金——
貨幣基金在資本市場同樣是一項重要的現金管理工具,根據統計,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國內貨幣基金市場已經達到了7.78萬億份,貨幣基金主要配置同業存款、同業存單和買入返售(逆回購)等,在低風險資產中收益率適中,且有波動。
傳統貨幣基金基本上都采用攤余成本法,因此可以實現T+0贖回,流動性好,可隨時變現。但在2017年10月份,《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實施之后,采用攤余成本法的新成本貨基申請均未獲批,未來新貨基將轉型浮動凈值法,估值方法的變動會導致贖回時長延長為T+1,但仍然能保持較好的流動性。
——逆回購——
參與逆回購可選擇上海國債逆回購和深圳企業債逆回購,深圳參與門檻為1000元,而上海參與門檻為10萬元。逆回購兩市均有1天、2天、3天、4天、7天、14天、28天、91天、182天這九個期限品種。
從表可以看出,逆回購品種的利率接近儲蓄存款,但在季末、年末等市場資金緊張的時候逆回購利率可達到遠超過其他低風險品種的水平。
——設計現金管理方案——
五類現金管理工具按照收益性和流動性評價,流動性和收益性呈負相關關系。
根據評價,可以針對不同的資金訴求設計不同的現金管理方案:
1、短期流動資金:貨幣基金 > 短期限理財產品 > 季末年末短期限逆回購 > 活期存款
2、暫時閑置資金:理財產品 > 短期限逆回購 > 短期限定存
3、長期閑置資金:理財產品 > 大額存單 > 中期線逆回購 > 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