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知識,很多學校會壓縮在二年半(六三學制)、或者是三年半(五四學期)結束,剩余半年,就是在2020年春節后,大部分中考科目會進入第一輪總復習。因此,很多學生和家長會以為,中考前最關鍵的時刻,就是初中階段最后這一個學期。
在很多人的想法里,初中的數學語文英語,物化史地生政等各科成績,與學生的智商高低要求不大,樂觀地認為,學生可以借助最后總復習的機會,完善知識體系,經過兩輪的總復習,大量接觸題型后,成績至少提高“一百分”。
這種想法對不對?坦率地講,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想憑借總復習沖刺,在中考里考出好成績,困難相當大。初三最后一個學期只有三個多月,學科題目難、時間緊,期間還要穿插進行體育中考,很多學生反映“總復習時間不夠用”。
為什么說,初三上學期決定中考成績?從各地中考試卷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規律:中考試卷最后部分的壓軸題、難題大部分來自初三的上學期。
考試要拿高分,就要基礎部分少失分,壓軸題上尋求突破,拔高成績,中考也是如此。
1、一些學校在初二下半學期會逐步開始趕課,提前學習初三的知識,力求分擔初三上半學期的學習壓力。但是,即使這樣,初三上學期仍舊時間緊張,比如數學方面,作為中考的重點知識“圓”,有些學校的課程安排僅在兩周;物理的“焦耳定律”,一些學校僅安排兩節課,有些學生甚至分不清“電能公式的變式應用和焦耳定律的適用原則”。
2、一方面,倉促地趕課,學習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另一方面,試題的綜合程度高,部分學生知識理解程度淺,難以考到滿意的成績,影響學習的動力。
3、初三上半學期是學生分化的重要階段。學習情況復雜多變,受到試題難度、考試成績等因素影響,會出現“高分生下滑、中等生停滯不前”的局面,一些學生出現“厭學”心理,成績差的學生會認為“職業技校包底”,干脆放棄努力,這也是學校最后不得不實行“分流”的原因之一。
從歷年的中考情況看,重點中學對初三上學期的期末考試非常重視,這又是什么原因?這是因為初三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是在沒有進行總復習前,對初中三年整體知識的第一次側面考查。
通過這次考試成績,可以大致判斷出學生對整個初中三年知識掌握的程度。換句話講,中考能考到什么程度,考完期末考試之后,有經驗的老師可以根據試卷反映出的內容,基本有個大體結論:學生是否可以考上高中,可以考到什么檔次的高中。
所以,如果孩子在前兩年虛度不少時光,現在趕緊端正態度,積極投入到當前的學習中,因為中考的重點難點和必考點,接近百分之六十集中在初三階段。如果學有余力,可以提前復習一下初一初二的知識。
初三重要,初三上學期更重要,學生和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啥都別說了,先努力學好這個學期的課程,然后定下一個小目標,考一個理想高中吧!畢竟有些地區高中的錄取率,只有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