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學拼音,輕松學語文。
在很多一二年級小學生的家長日常中,輔導孩子寫作業中有一個最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充當孩子的字典和組詞造句翻譯機。請用什么詞造句,孩子不會,家長口述。哪個字可以組什么詞,孩子不會,家長來搜,甚至還要家長代寫出來。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在日常學習習慣中,沒有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語文成績很難提高。
可是家長會說,孩子不會寫,你讓他自己想嗎?他可以坐在寫字臺前想1個小時,寫個作業能寫到半夜去,你說家長能不著急嗎?小學生組詞造句難,有什么辦法幫助孩子在語文基礎學習中,提高能力呢?學會組詞造句,是語文學習之根本,除了會自己組詞造句,還需要去理解和準確運用。通過我的教學實踐,給大家分享3個辦法,來幫助低年級段小學生提高組詞造句的能力,同時也讓家長在輔導孩子寫語文作業的過程中,找到督促和指導的辦法。
1、 學會模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鍛煉表達能力
小學生在最初的組詞造句中,就是通過模仿來理解生字詞的運用和含義,詞語有哪些意思,表達了怎樣的情景,構成句子后,句子有什么樣的結構,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都需要小學生在平時多聽、多思考、多積累、所模仿。在組詞造句的練習中,孩子不會寫,除了詞匯量不夠,還是因為沒有很好的去理解字詞句的應用和含義,所以先熟讀范句和例子,再進行思考,也就是辨析句子的結構,主語、謂語和賓語,想清楚句子由哪些成分構成,再來用詞語填補成分。
一二年級階段,就是大量積累生字詞匯量的階段,積累優美的短句和長句,不光要抄錄在摘抄本上,更要有時間就拿出來讀一讀,熟練一下句子的語感。同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家長和學生都要有意識和針對性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也就是當小學生提出有問題時,家長要學會引導和啟發,讓孩子自己去表達,再糾正一些錯誤的表達方式,最后將語言轉化成文字造句。
2、 家長可以和孩子多進行短句接龍的游戲
我們說要讓一二年級階段的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首先就要為孩子創設一個學習環境,也就是多在家和孩子進行短句詞語的接龍游戲,讓孩子習慣從和家長的對抗比賽中,去學習如何運用組詞造句。就像詩詞大會節目中,奪得冠軍的武亦姝,之所以對古典詩詞了如指掌,這個文學底蘊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而是家長首先也會給孩子營造一個文學閱讀和記憶的氣氛,比如武亦姝的爸爸媽媽,平時也會和她玩詩詞背誦、詞語對仗等游戲。武亦姝在詩詞大會上能有如此的成績,一方面和她自己的才華和努力分不開,一方面還有家長為孩子創造的學習條件。
我為什么不主張家長給孩子充當字典、造句翻譯機呢?低年級段的孩子容易在家長的輔導中形成學習惰性,遇到學習問題不是自己先思考解決辦法,而是先喊爸媽,這種情況雖然會隨著小學畢業慢慢消失,畢竟到了中學,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隨時隨地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問題,但是卻給小學生養成了一種學習懶惰行為,而這一行為會最先體現在語文學習的閱讀理解練習中,小學生不主動去思考,看完就完了。
3、 遇到問題,家長要善于啟發
那么如果像家長所說的,不給孩子直接提供答案,讓低年級的小學生自己去想,可能就要想2個小時,呆坐如鐘,不得其解,家長著急,孩子痛苦,還容易厭學,究竟該怎么解決由組詞造句難帶來的這一連串的學習影響呢?在孩子遇到學習問題時,家長要善于啟發。
比如用形容詞造句,鴉雀無聲。老師一來教室巡查,教室里一下鴉雀無聲,大家都在認真看書。家長先造句,讓孩子去體會鴉雀無聲這個詞的意思,再讓孩子模仿。要和孩子講好,家長的造句是例句,不是答案,你需要重新來想一個,模仿家長對詞語的造句形式,也就是理解了這個鴉雀無聲的詞語含義。讓小學生習慣自己組詞造句,必須由家長和老師的正確引導,輕松搞定這項語文日常練習,家長不再充當字典和翻譯機。大家還有什么好的學習建議?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