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稱,城鎮化總體發展規劃有望7月會審,年內將出臺一批城鎮化的相關政策。其中,年中前后將出臺總體規劃,各相關部門在年末會推行一批配套政策。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2012年全國城鎮化率已達到52.57%,但戶籍城鎮化率只有35.29%,這一數據更說明了人口城鎮化的迫切程度。目前看來,現有的三農政策與城鎮化政策都不能有效解決“人的城鎮化”問題。因此,即將出臺的中長期規劃必須在推進人口城鎮化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政府高層非常看重這一點,否則難以獲得各種經濟紅利,同時也會激化社會矛盾”。
多家媒體披露了規劃的部分內容,規劃提出在2020年內優化提升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逐步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地區,培育壯大若干城市群。在媒體披露的消息中,初步擬定的“規劃”草案將到規劃期末中國的城鎮化率定標至80%。前述接近政府人士稱,要實現這一目標,土地的改革創新將起到關鍵作用。他認為,土地改革不僅是目前的核心問題之一,同時牽連戶籍和城市群等重點問題,連帶而來的是醫療、衛生及教育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如何達成新型城鎮化“人”的目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巴曙松認為,在未來的城鎮化發展中,農業轉移人口將是一個核心內容。他認為,目前城鎮化主要的問題是生產、就業、消費和居住的不一致;城市居住人口和戶籍人口的不一致;土地、人口城鎮化速度不一致。現時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鎮化將有三個特征,首先是人口流動發生逆轉;其次是土地擴張速度將放緩;最后是資金相對稀缺和流動方向發生變化。他提出,從農業轉移出來的人口加上回流的人口,圍繞農業的深加工、中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形成小城鎮將是未來城鎮化的一條重要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