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養生主》的“庖丁解牛”法,或稱“中肯法/游刃有余法”:這一項的內容,其實和前面的第一項和第二項,基本上是很類似的,講或不講都差不多。簡單來說,你和人事物互動,就像解體全牛時削出的一刀,你的刀刃之所以會【卡到】,是因為你削偏了,不能剛好就滑進骨與骨的縫隙之間(中肯)。人之所以會有情緒,是因為沒有承認事實:你把對方,不是想得太好,就是想得太壞了。如果你被自己的【我以為】,也就是被自己的【信念】障蔽住了的時候……當你是把對方想得太好,你可能就會疏于防備,而被你【意料之外的】他的缺點搞到、傷到;而當你把對 方想得太壞了,同樣是不承認事實----其實也就等于是你冤枉了人家----于是你就會很雞婆地多花力氣去勸他、去擔心、提防東提防西、瞎忙一場,而花費了力氣。無論是對待人事物,只要是發現自己把對方高估了或低估了,都要做到【因其固然(Let it be)】:千萬千萬不可以動到【對方怎么會、怎么可以這個樣子?】、【你辜負了我的期望!】之類的念頭(因為對方其實就是這個樣子,是我們沒肯承認而已);或是【想要對方挪一挪、讓一讓,想要讓箭靶子湊過來接住你射的箭,想要對方變成合你的意】的念頭,而只在反省:“是我自己沒看準,這一刀才削歪了。”每一次起情緒的時候,都這樣反省,一直反省到【游刃有余】的地步:完全沒有【自以為】,完全沒有【希望對方會合我的意】的期待,而只在全然忘我地揮出這一刀,盡全力做到承認事實:不少出一分力道,也決不多做一份白工。得到這種【優雅】的快感的時候,也就是【再也不會期待、要求人事物要合我的意】的時候,就代表你已經免于所有的信念(自以為),而具有少則590分,多則接近600分的心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