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白菜的原名叫什么嗎?附贈乾隆白菜的正宗做法,吃貨看過來
2015-11-12 大鵬看歷史
今天大鵬給大家說說大白菜。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蘿卜白菜保平安。為什么要這么說呢,其實這里面還有一個故事呢!
相傳,王母娘娘的三女兒,被松柏道人所救,后來三公主返回天庭,將此事稟報了王母娘娘,王母為了答謝松柏道人,特在天宮設宴款待松柏道人,其中就有大白菜,據說吃了以后可以延年益壽,百病不生。
吃完飯,王母就問松柏道人想要點啥,松柏道人就說,想把白菜帶到人間,去造福世人。王母答應了。從此以后,人間就有了大白菜,為了紀念松柏道人,人們當時都把大白菜叫菘菜或者松柏菜,后來叫著叫著,菘字沒了,成了白菜了。
傳說終歸是傳說。但大白菜的原產地確實是中國,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半坡遺址中發現了一個陶罐,里面就有白菜籽。因為白菜“凌冬不凋,四時長有,有松之操”,所以白菜古時稱“菘菜”,春秋戰國時期已大量栽培,不過那時候的白菜跟現在長得不太一樣。
真正意義上的大白菜,是在北魏時期洛陽皇家菜園培育成功的。相傳,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建了名為光風園的皇家菜園,種植各種時令蔬菜,其中就有大白菜。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說:“菘菜似蕪菁(wú jīng),無毛而大。”
菘菜培育成功后,有南朝梁的使臣來洛陽,北魏宣武帝特意賞賜其一船菘菜,讓其帶給南梁皇室。編纂過《昭明文選》的南梁太子蕭統專門寫了《謝敕賚河南菜啟》和《謝敕賚大菘啟》兩篇答謝詞,表示感謝,并稱贊菘菜是“周原澤洽,味備百羞”。
到了唐代時,菘菜已遍種于民間。大詩人韓愈就特別還吃白菜,曾寫詩說:“晚菘細切肥牛肚,新筍初嘗嫩馬蹄。”到了明朝時,大白菜才由中國傳到朝鮮的,之后才有了了朝鮮泡菜。韓劇《大長今》中,就有主人公試種大白菜的情節。
不光老百姓愛吃白菜,乾隆皇帝也很愛吃。有一年除夕,乾隆出宮微服私訪,到了晚上,是又餓又累,決定吃了飯再回宮。但是北京城里的大小飯館都關門過大年三十去了,沒地吃飯啊,眼看就要餓成狗了,突然發現大柵欄王記小飯館還亮著燈,就沖進去了。
但是可巧了,小飯館里啥菜也沒了,只剩大白菜了,于是,王掌柜就做了個涼拌大白菜,乾隆正餓著哪!伸筷子一吃,龍顏大悅,贊不絕口,感慨地跟店老板說:“大過年的,整個京城只有您一家營業,不容易啊,我看,就叫都一處吧。”
王掌柜聽了也沒當回事過了幾天,宮里給王記小飯館送來了一幅字“都一處” ,于是王記小飯館就改名叫都一處了。
乾隆皇帝到底在這里吃的大白菜到底咋做呢?作為一枚吃貨,大鵬很有心的記下來了,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乾隆白菜的用料:大白菜、芝麻醬、老陳醋、蜂蜜、鹽、味精、白糖。
具體做法:先把白菜嫩葉洗凈晾干,然后用手撕成適當大小的塊。這里要注意的是,一是一定要是嫩葉,不要菜幫,老葉;二是要手撕,不能用刀切。
然后,拿一個碗,放三勺芝麻醬,九勺老陳醋,用筷子把麻醬澥開了,攪拌成粘稠狀;然后再拿一個碗,放九勺蜂蜜,一勺白糖,放少許鹽和味精,同樣攪拌均勻。
再然后,就是把撕好的白菜葉端過來,先到芝麻醬,后倒蜂蜜,然后攪拌均勻,就能大飽口福啦!
點擊展開全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