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李有來 以古為師 以古為新—與青年書法家李有來對話

李有來 李有來 以古為師 以古為新—與青年書法家李有來對話

  采訪人:谷國偉

  受訪人:李有來

  時間:2007年4月21日上午

  地點:李有來先生家中

  [谷國偉按]: 本次專訪刊于2007年第7期《青少年書法》(青年版),李有來先生為本期雜志封面人物。

  谷國偉:李老師,您好,很高興見到您!您是當今成就斐然的青年書法家,請您談談您的學書經歷好嗎?

  李有來:谷編輯過譽了!“成就”二字談不上,“斐然”二字更不敢當!我學習書法三十余年的經歷,倒是可以與您聊聊。我的學書過程,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是啟蒙階段。我接觸書法甚早,家父在我還不到六歲的時候就用他教私塾的方法教我寫顏楷。后來又拜在林散之、黃葉村兩位老師門下問字習畫,于真、行、草、隸、篆皆有涉獵,一碑一帖,能夠大致領會其年代背景、基本特征,筆下能表現出形貌,便換臨別的法帖,淺嘗輒止,有似五柳先生“讀書不求甚解”的味道。盡管如此,幾年下來,也頗有收獲,舉凡蜚聲翰林傳之久遠的著名碑帖在大腦里皆留有印象。

  二是自我摸索階段。1986年,我只身來到北京當兵,深切地感受到北京就是藝術的天堂。幾年的時間里,看了很多各式各樣的展覽,有點眼花繚亂,那個時候還分辨不出好壞,老師又離得遠,年紀又大了,就自作主張,自己覺得誰的名氣大、誰時髦,就學誰,學一陣子覺得沒意思了,便換一家,一直在追時風,基本上沒有正經八百地臨過帖,實實在在胡涂亂抹了十年。

  三是回歸傳統階段。1995年的下半年,與張榮慶先生相識,后來拜在張先生門下。很短的時間,張先生使我明白了學習書法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兩大課題。從那以后,腦瓜子一下子開了竅,真有“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恍然大悟,十年間,受新潮思想影響太深,任筆為體,急功近利,孤芳自賞,已經走的離傳統太遠。于是,便義無反顧地一頭扎進“二王”一系的故紙堆中。

  谷國偉:看您以前的作品,給我的印象是比較含蓄、典雅、并且富有濃郁的書卷氣息。但在第二屆蘭亭獎中您的獲獎作品卻給人一種張揚、寬博的感覺,“張揚”在此并非貶義,是您在書法創作中對性情的表達更為強調了,從而使得作品給人視覺的沖擊力更加強烈了。您是出于何種考慮,而改變以前的書風的?

  李有來:在與書界朋友閑聊時,有不少朋友問過我這個問題,他們覺得我的變化太大了。這“變化”二字,有深意在,有人是持贊成意見的,有人是持反對意見的。投稿之初,就有朋友對我說,還是交拿手的小行草作品比較省勁,不必跟自己較勁;也有朋友對我說,交大字作品的作者少,好的大字作品尤其少,放開來寫,就是進步,還是交大字作品。相比之下,我還是比較聽信后一種意見,于是,交了張大字作品。我是個不安于現狀的人,不少朋友關注到了,我以前參加書界活動入選、參展、獲獎的作品,除了大字展、楹聯展的作品,大多是以小字行草書出現的,風格同屬于清雅一類,但在形式上,盡量不重復。在準備第二屆蘭亭獎作品前,我在想,都說大字難寫,能不能實現一次自我超越,我能不能在大字上有所突破呢?大約有大半年的時間,我就把大字作為課題來研究,從點畫到結字再到行氣,以及通篇布局和大的氣勢,一點一點地細加推敲,力求遠看有氣勢,近看線條有質量。實際上,大家都說大字難,到底難在哪里呢?在摸索中我發現,難在線條質量,難在結字,難在全篇駕馭,難在氣勢。就線條來講,由細線變粗線,難度系數一下子大了許多,速度快了,顯得太流滑,速度慢了,便有遲澀感,墨太飽了,顯得死,墨少了,又顯得輕薄,把握得很合適,的確不易。于結字也是頗費思量,前賢論書有云“大字難于結密無間,小字難于寬綽有余”,這是一個法則,如果不明此理,仍用寫小字的辦法去結字,便散了架,精神難以團聚。就通篇來講,幅面越大,控制起來就越難。一個人搞創作,寫著寫著便要停下來,到對面去挪挪紙,如此往復,“偶然欲書”的興致便消失殆盡。此外,最為重要的是氣勢難求,一般來講,小字求雅意,大字求氣勢,氣勢與線條、結字、通篇布局當然不無關系,但尤其重要的是節奏二字,節奏二字需要多方面要素的到位,諸如大小、粗細、長短、斜正的變化,以及墨色的濃淡干濕變化,如果不到位,便顯得平庸,或者空洞,甚或了無意趣。

  谷國偉:作為視覺藝術,用形式表達思想很重要,在對書法視覺沖擊力的表達上,您是如何考慮并對待的?

  李有來:視覺沖擊力,的確很重要。傳統美學講,“遠取其勢,近取其質”,“勢”即是所謂的沖擊力,“質”即是線條的質量。這兩者其實是相互依存的關系,缺一不可。有了一定筆墨功底之后,的確需要在沖擊力上作些考慮,但要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要把新穎的形式加進來考慮。好的形式,如果運用好的話,能夠與自己的筆墨相互融會,相映成趣,往往也是一種沖擊力,這樣才更容易吸引觀眾的眼球。有條件的話,多看一些高水平的展覽是非常有益處的,多看多悟,就會不斷有想法。

  谷國偉:要在視覺沖擊力上取得成功,確實也需要不斷的積累和感悟。在書法的學習過程中,您是如何達到頓悟并一步步形成今天這個風格的?

  李有來:谷編輯又抬舉了!其實我還并未形成風格,頂多算是有了一點自己的面目。我的學習方法是屬于最耗時力、最笨的一種。我學習“二王”一系行草書,通常先將書家的有關史料及代表作梳理出來,然后把讀帖、臨帖以及探究書家的人文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并相互關照,先在宏觀上做些整理分析,不急于面對字帖照貓畫虎下死功夫,運用盡可能搜羅到的史料和傳世墨跡使研究對象立體化、生命化,與活生生的古人對話,從而在大腦里虛擬一個魏晉審美意象空間,如此,則有利于深刻把握帖學的精神內涵,下筆時能與古人的審美情致相契合。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見繩”,現在回想起來,大約是前些年走了彎路之后腦子清醒了,對“創作”這一概念的認識過于理性,反而束縛了自己的手腳,不大敢創作了。我之所以說自己不大會創作,絕非謙虛,因為最近這幾年在我的思想意識里只有向古人學習的概念,出發點是學習,而不是盲目地急于創作,我自己覺得平常的讀帖、臨帖、讀書無疑是收獲,而創作則不見得是什么收獲,或許是在浪費時間。我之于讀帖已成了一種習慣,每有閑暇,必手持一冊,用心玩味。我讀帖從后往前推進,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通過臨帖大腦里儲存了“二王”的一些原始信息,再通過由后往前地細細推敲,其相同和不同之處自然就顯現出來,這樣就便于分析書家個案與“二王”一系書風整體之間共性與個性的辯證關系,可以窺得后人理解、借鑒前賢的方法,并能清晰地看出后人繼承了前人哪些優長,從中獲得啟迪。

  谷國偉:用您的話來講,您的學習方法屬于最耗時力、最笨的一種方法,但是我認為也是一種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在書法的臨摹到創作這一過程中,您感受最深的,或者說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有來:從臨帖過渡到創作,很多人都覺得難,我也有同感,這是一個轉換過程,的確要費點腦筋。受董其昌、王鐸等古代大家的啟發,我用了大量時間集中進行摹擬創作。我把目標鎖定在趙松雪、董其昌的傳世名作上,每選一帖必反復體悟,采用多種當前吸引人的最新形式去臨摹,逐漸地,在臨帖的基礎上加以發揮,爾后注入現代審美情趣,這樣有意識的強化訓練,久之,不僅做到了在臨帖中創作,在創作中貼近古人,同時使自己養成了深入傳統、關照當代的審美習慣。

  谷國偉:您的這種方法很好的把握了從“臨”到“創”這一關鍵的中間環節,對我及廣大書友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指導方法。由于當前展覽過頻,受展覽的左右,致使許多書家學習書法的心態顯得極為功利,靜不下心來認真研習古代法帖,一些書家的取法直接取自今人。誠然,不可否認今人書法的造詣不高,但我認為當今優秀書家的學習方法值得借鑒,書法的學習還是應該溯本求源、取法乎上,直接取法今人,往往會出現后勁不足的情況,對此現象您如何看待?

  李有來:書法批評家們常常用“浮躁”一詞來概括當前書法創作的心態。有人曾經面對面地對我講,我學書法就是為了入會,否則我學它何用?功利思想赤誠相見,可是,試想,又有哪一個寫字的人不愿意出名,不愿意入會呢?人非圣賢,名利思想都會有,但要盡可能地淡一些才好,這樣就不至于期盼速成。作為學習,或者入門,要解決好認識問題,學古人,學今人,好像都沒有太大關系,關鍵是要選擇好的、自己喜歡的取法對象,這樣才便于學習,以后,隨著研究的深入,還要追根求源,一步一步,上追古賢。如果,僅僅學得皮毛,就期盼成為大家,當然是不可能的。特別是直取當代名家的,要進一步解決方法問題,切不可搞個人崇拜,要沿著老師的學習路徑,一步一步向上走,走得越深,將來的路子就會越寬。反之,在今后的創作中,就會始終被老師的書風所籠罩,路子會越來越窄,最終的結局就是你所說的“貧血”、“營養不良”和“后勁不足”。

  谷國偉:書法藝術在不斷地發展,其他姊妹藝術對書法的影響、補充亦很重要,除了書法之外,您還有什么其他的愛好?

  李有來:谷編輯所言極是!這是一個很需要注意的問題,古人講詩、書、畫、印四絕,今天的人要想做到“四絕”談何容易,但要做到“四會”還是大有希望的。“四絕”也好,“四會”也好,是什么?是綜合修養,是字外功夫。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1996年我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前夕拜訪歐陽中石先生時,他曾語重心長地對我講過一段話,他說:“你很年輕,能寫成現在這個樣子,不易,從進步的幅度講,是很快的,后面還有幾十年,能不能保持這樣的進步幅度?難說,越往后越難。陸放翁講‘功夫在詩外’,書法也是這樣,王羲之當年是大將軍、顏真卿當年是光祿大夫、于右任當年是行政院長,梁啟超是個大學問家,你的老師林散之是個詩人、畫家,我是教邏輯學出身的,都不是什么書法家,之所以被人們稱之為書法家,主要是字外功夫所發生的作用使然,當然,做學問的人不一定都是書法家,但要想做一個書法家,沒有學問的滋養是不行的。”這些年,我在潛心臨池的同時,也不忘讀點書、畫點畫、刻點印。我所讀的書多為文史類;畫的畫有花鳥、山水,多為強調一點功力、更注重情趣和意境的所謂“文人畫”;刻的印多借鑒漢印中較為雅致活脫的官印。盡量使所學相互融會,以期拓展自己的學習和創作空間,活躍藝術思維,提升藝術品位。

  谷國偉:歐陽先生的話意味深長,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我認為您還是非常注重“字外功”修煉的,這些對于您在以后書法藝術高境界的追求是大有幫助的。“百花齊放,推陳出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是毛澤東同志關于文藝思想的指導方針,這十六個字概括了繼承與出新的關系,以您的自身經歷,能否為青少年朋友談談兩者的論證關系?對于書法風格的形成您又如何看待?

  李有來:百花齊放是目的,推陳出新是一種手段和膽識;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都是方法論,如何出新?如何才能百花爭艷?主席講了,從古人那里獲得營養亦可,從洋人那里獲得營養亦可,只要能夠形成百花爭艷的局面便是終極目的。就書法而言,我覺得要緊緊抓住“古為今用”這四個字,要牢固樹立以古為師、以古為新的思想,無數成功名家的經驗證明,只有深入傳統,才能獲得成功。

  關于風格的形成問題,我想,不必刻意,歷史上任何一位大家的風格都不是刻意創造出來的,而是吸收傳統到了一定階段,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風格=傳統積淀+個人綜合修養,風格的醞釀是一輩子的事情,若蜂之釀蜜,若僧人禮佛,千辛萬苦,方能修得。年輕人急于求風格,容易形成程式,內涵不足,往往失之于空乏,久之,結殼,便是麻煩事。市井江湖中人一味追求所謂風格,置傳統于不顧,任筆為體,甚至走入邪道,所寫“大作”面目可憎,俗不可耐,我們年輕人切不可盲目效仿。

  谷國偉:您剛剛對百花齊放,推陳出新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詮釋,在書法藝術的創作中,“理智(理性)”與“情緒(感性)”往往并存,您如何看待兩者之間的關系?在創作中您是如何把握的?

  李有來:我是個比較理性的人,情緒化的時候很少,這可能跟性格和人文修養的積累有關。我很向往理性沉潛后的激情勃發,這是一種創作的至高境界,兩者之間既有因果關系,又有辯證關系。也就是說,激情四射一定要有理性沉潛作為前提,僅僅有激情是創作不出好作品的。孫過庭在《書譜》中論及“五乖”與“五合”,將“偶然欲書”作為“五合”之一,是指書家偶然間在內因或外因作用下情緒獲得激發,有了縱筆抒懷的欲望。可以肯定地說,顏魯公之《祭侄稿》,懷素之《自敘》,張旭之《古詩四帖》,黃山谷之《諸上座》,祝允明之《箜篌引》,等等,無一不是理性沉潛后的激情勃發,無一不是“偶然欲書”的結果。換句話說,設若沒有理性的沉潛,就無所謂什么激情迸發,創作出來的作品可能會被人譏笑為涂鴉。我平常是只讀書臨帖,很少創作,有了想寫字的沖動時才動筆,乘興而作,興盡而返,決不為了創作而創作。我的“想寫字”的沖動與名賢的激情勃發是沒有可比性的,仍然是在理性的框架里操作,只是稍有活變,而名賢之激情勃發簡直可以說是“得了天機入了手”,縱橫捭闔,勢不可擋。

  谷國偉:您參與了全國首屆行書展的評選,在評選的過程中,您認為當前行書創作的主要傾向及存在的不足是什么?應當在什么方向上努力?

  李有來:重視傳統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好作品不少。但部分作者還存在著取經不明、取法不清,以及對傳統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對當前創作的態勢不明了、文字關口還沒有解決好的問題。至于努力方向,還是要和存在的問題聯系起來的,解決好問題便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谷國偉:您在書法上的取法與風格追求是什么?在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對您影響最大的人有哪些?

  李有來:如果把書法劃為碑和帖兩個派系的話,我主要是用力在帖派。帖派大家從“二王”、懷素、顏真卿、米芾、黃庭堅、蘇軾、趙松雪、張雨、董其昌、文徵明、祝枝山、八大山人、王鐸,還有日本的空海,近現代大家白蕉、林散之,我都很有興趣,對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影響。寫碑的趙之謙、伊汀洲,當代的孫伯翔,我也非常喜歡。篆刻上,除古璽和漢印,趙之謙、吳昌碩,以及當代的黃牧甫、來楚生、齊白石、方去疾、簡琴齋、李剛田諸前輩我亦非常推崇。

  谷國偉:您作為獲獎專業戶,能否就此談談您對國展的想法,以及在國展的投稿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項?經常獲獎是否也為您帶來了一些煩惱?煩惱在什么地方?您如何看待自己以后的創作?

  李有來:中國書協的大展,各有側重,大家在創作時要緊跟書協制定的方向性要求來創作,這樣才能夠切題。國展的總體方向是強調傳統功力基礎上的出新,與首屆青年展就有所不同,不能在探索性上下太多功夫。在強調功力的大前提下,還要考慮內容與書體是否和諧,形式與內容、書體是否和諧,三者都統一了,就差不多了。此外還要遵守大展規定,比如尺寸大小、截稿時間、加注釋文、寫清聯系方式等等細節,都不要忽視。

  獲獎是一件十分令人高興的事情,但也要很冷靜,要正確地估價自己,要持一顆平常心待之,獲了獎也不必太激動,沒有獲獎也不必垂頭喪氣。獲獎次數越多,就越容易引起評委和觀眾的關注,對你的要求可能就越來越高,這樣,看起來似乎不公平,但的確不是壞事,一個冷靜的人,就會把這高標準、嚴要求當作一種動力,不斷向深層掘進。

  我這些年獲了一些獎,但都很僥幸,寫得并不好,但我一直沒有放松,始終在努力,期盼有朝一日能夠實現超越自我。今后的路,路長漫漫,我還會堅守在帖派的精神家園里,一步一步地前行。

  谷國偉:您這種平和的心態和永不停息的追求精神實在很難得!您在近兩年書法學習、創作的過程中一定也遇到過迷茫和困惑,每此時刻,您是如何解決的?

  李有來:是的!前面我已經講了,我經歷了1986年至1996年十年的迷茫期,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不知道如何是好。后來,由于解決了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問題,盡管也還遇到一些這樣那樣的小問題,通過讀書、思考、向明白人討教,理性地加以消化,自己就能夠很好地解決。

  比如如何出作品的問題,就經常有人向我提問,其實,我很少創作,或者說,很少是為了創作而創作,我是不分平時和戰時的,平常積攢戰時用。我的作品大多是在平常較長時間臨帖之后完成的,待臨帖至心手雙暢的時候,將早就準備好的詩文拿出,按照預想的形式,信手抄之,一氣呵成,碰上感覺對頭的時候,筆下似有鬼神之助,能寫出一批作品,也絲毫不覺得疲倦。相反,若為了創作而創作一件作品,成功率極低,往往難以令人十分滿意。

  谷國偉:北京作為經濟、文化重鎮,聚集了不少文人墨客,但從全國展覽的入選情況來看,入選、獲獎的比例并不是太大,您作為北京書協的副主席,想必對書協的工作也比較熟悉,對此現象,您能否談談其中的一些問題?

  李有來:北京書協從2003年換屆以來,提出了大北京的概念,由原來的僅限于北京市民入會,變為全北京人都可以入會,一下子吸收了很多中直單位和駐軍部隊的書法家,陣容比原來擴大了很多。可以講,北京書壇,用高手云集來形容并不過分。但從展覽獲獎、入展和入選的情況看,前幾年,北京獲獎、入展和入選的數量的確不太令人滿意,主要原因是部分老作者對展覽的熱情有所減退,高手參與的少,入選、獲獎的數量自然就不會很高。可以肯定地講,北京書協在培養人才方面還是一直沒有放松的,主席團十分重視這項工作,書協駐會領導也一直常抓不懈,每年都辦班、搞講座,大展前還辦沖刺班,效果還是明顯的。近年有一批新人已經羽翼漸豐,有的已經在全國書壇嶄露頭角,特別是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大獎,北京有三人獲獎,二人獲得提名,編輯出版有二項獲獎,在全國排名還是比較靠前的,應該說,成績還是不錯的。

  谷國偉:您是否有收藏的雅好?您收藏的側重點在什么地方?

  李有來:北京大的拍賣會很多,每次拍賣前都有預展,作品很多,琳瑯滿目。我只要在北京,都當作一次展覽去看,主要是為了開開眼界。遇到好的、價錢也比較便宜的書法和國畫,也買兩件,主要是為了養養眼,作為學習用,都是些小東西,大件的動輒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買不起。

  谷國偉:謝謝您接受我的采訪,相信您的回答會給讀者以啟迪!祝您工作順利,書藝精進!

寶聲明:文中出現的數據均來自博寶藝術網數據中心,文章內容僅供讀者參考,轉載請標明出處。

延伸閱讀:
《李有來書法作品精選》出版
美術家 李有來作品經典收藏
中國書法家 李有來 空運書法作品榮獲蘭亭獎
李有來 崇帖宗王 臨悟參半—李有來其人其書筆談
李有來 從秀美到壯美的跨越—青年書家李有來的藝術追求
李有來 李有來書藝大家談
中國書法家 李有來 簡介及作品收藏
中國書法家 李有來 簡介及作品
中國書法家 李有來 李有來書畫作品展在鄭州開幕
中國書法家 李有來 崇帖宗王 臨悟參半——李有來其人其書筆談
分享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會 提名“黑龍江省十大青年書法家”——?錢松君
展訊—《墨煥煙霞——李良東書法藝術展》
李玉波書法作品欣賞
臨帖,貌似簡單,實則深奧
「墨池·國展精英專欄」2020國展精英 NO.3余震東
系列評論:當代著名書法家二十人(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伽师县| 河南省| 佛山市| 阆中市| 南川市| 建湖县| 大悟县| 嫩江县| 延庆县| 平顶山市| 陆川县| 丰城市| 遵化市| 扬州市| 涪陵区| 洪洞县| 瓮安县| 松江区| 西昌市| 商都县| 和静县| 武强县| 内乡县| 吐鲁番市| 兴国县| 宝兴县| 手机| 南汇区| 沈丘县| 鹤庆县| 赤城县| 肇州县| 邵阳县| 易门县| 旬阳县| 山西省| 盐山县| 淮南市| 同江市| 库伦旗| 赞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