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猶豫了很久,我決定還是跟大家聊聊幾乎是已經“躺平”的旅游行業和電影行業。
至于為什么說猶豫,不是因為這個行業有多難講,而是因為真的不忍心講。
前幾天,我接到了來自我們一位旅行社學員的電話,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本來應該是他們多打糧食,創造收入的好機會,他們也在網絡上對關鍵詞景點做了投放。
但是,沒想到這個五一反而讓他們撞得頭破血流。
已經預定出行計劃的游客因為防控措施大量的退單,選擇宅在家里,或者干脆是買個帳篷出去露營。
破了大防的學員跟我說,已經打算學習同行,響應號召,自己跟著員工進廠打螺絲,渡過難關再說。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02
可能大家會覺得不至于吧,怎么旅行社干成制造業了?
但數字是殘酷的。
我們先不看數據,就對比一下國家文旅部過去4年的標題措辭,你大概就能知道今年五一假期有多么慘。
具體的數據,就像我們的大A,你永遠都不知道底在哪里。
根據文旅部數據中心測算,2022年的“五一”假期,國內旅游人次1.6億,同比減少30.2%,只有疫情前的66.8%;國內旅游收入646.8億,同比減少42.9%,只有疫情之前的44.0%。
而在去年2021年“五一”假期,全國旅游人次是2.3億,同比2020年增長119.7%,恢復到了疫情前的103.2%;國內旅游收入1132.3億,同比2020年增長138.1%,恢復到了疫情前的77.0%。
2019年全國旅行社登記的從業人員還有41萬人,到2021年就剩下了27萬人,減員近一半。
在文旅部的調查報告中,我注意到并沒有透露企業注銷的數據,但我們根據企查查數據看到,過去的2021年,中國有19541家旅游企業注銷。
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全國旅行社總數也不過4萬家,也就是說有近一半的企業倒閉了。
像直屬于共青團中央的中青旅,市值遭遇腰斬,凈現金流為負。
而民企就更不用提了,過去廣東非常有名的和平國際旅行社說倒就倒了。
我們去橫向對比這些數據,真實的情況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加慘烈。
有些企業依然看不到困境重生的曙光,財務狀況越來越惡化,連勉強維持日常經營都十分困難。
假如層層加碼的防控措施依然持續,旅行社轉型去工廠打螺絲,真不是在開玩笑。
當然,旅游業不好過,五一同樣熱門的電影行業更加好不到哪里去。
今年的春節,電影行業一下子爆發,票房沖到了中國影史第二位,《長津湖水門橋》更是拿下了25.28億的成績。
喊著“電影行業絕不認輸”的電影人,過了個五一又偃旗息鼓了。
2022年五一檔總票房只有可憐的2.95億,創造了七年來的最差紀錄,退回到了2014年的水平。
超過8部國產片選擇干脆撤檔,剩下的三部電影沒有一個票房過億。
而去年五一假期的票房接近30億,幾乎下降了90%。
可以預見的是,今年的電影市場很難救回來了。
現在還在健康活著的電影院,只剩下國企控股輸血的那些院線了。
對于其他影業公司來說,三年的艱難時期已經讓他們虧得底褲都保不住了,按照現在管控力度來說,影業公司依然會保持“省電模式”,集中彈藥靠一部爆品去拼命了。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我們必須要等到“動態清零”的那一天,不然,拼命就可能成了送命了。
03
當然,我把這些真實的情況總結出來,并不是說我們要刻意放大什么。
因為我知道,在目前的局勢下,你難,我難,大家都很難,也不得不勉為其難。
在這種情況下,找到出路,給予希望,懷有信心,遠比制造焦慮要強。
在后疫情時代,很多行業的需求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線上健身、網上學習甚至互聯網問診都已經廣泛普及。
但是,旅游業本身是一個需要走出門親身體驗的行業,過去也從來也沒有人想到過有“線上旅游”這種模式,你連家門都不出,還能旅游嗎?這不是逗樂子嗎?
結果我們發現,就像一句老話,在一切合理的嘗試都被排除后,剩下的那個結論即使看起來再不可能實現,它也是答案。
等我們真的連家門都不能出的時候,“線上云旅游”真的就是一條可行的出路了。
就像西雙版納著名的潑水節,原來受疫情影響已經連續暫停了三年,但是今年,西雙版納直接把潑水節搬到了線上,通過直播實時推送“云過潑水節”,竟然吸引了網絡游客13萬人。
云岡石窟選擇跟抖音合作,設置解謎活動,讓導游帶著線上游客進入景區體驗風光。
旅游景點在短視頻直播平臺的催化下,甚至成為了網紅IP,就像西安大雁塔邊上的大唐不夜城,經過抖音的傳播,有超過85.5億次播放量,最熱的視頻點贊高達363萬。
大唐不夜城也一舉成為了西安的地標景點,光抖音上就有110萬人想去看。
同樣,北京、遼寧、陜西也有不少景區開始利用抖音、快手、視頻號這些直播平臺進行“短視頻引流,現場直播加關注或者是直接帶貨”,通過線上方式讓用戶進行“云游”。
這些導游也直接轉行成為主播,給疫情后的旅游市場囤積線索,儲備彈藥。
同樣,對于電影行業來說,向線上轉型也刻不容緩。
過去的三年時間,逆勢增長的網飛已經證明了,訂閱會員制度的網絡電視劇,遠比電影式的賭博更加穩健、可靠。
用戶每年固定性的會員營收,即使在疫情期間也足以讓企業找到確定性,保持足夠的冗余空間,不至于陷入“營收銳減,內容質量無法保持,內容質量差又無法吸引人”的惡性循環。
04
對于我們很多行業和企業來說,其實,旅游和電影行業就像是一個縮影。
很多人說他們已經涼涼了,但實際上老百姓的需求依然普遍存在,就像今年春節檔依然可以破紀錄,就像大量的采購和詢盤轉移到了線上。
需求并沒有消失,目標依然是存在的,只是營銷的手段和方法需要更新,需要去變革,去追上今天效率更高、用戶面更廣的傳播方式和營銷手段。
生死賽跑當中的信心,也許我們有機會等到國家的救助,但是,想在危機中找到發展的機遇,只有自己不斷學習,積極自救,才有可能實現后疫情時代的高速增長。
—
責任編輯 | 羅英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