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處方:
一、鼻塞:
中醫學稱本病為“鼻窒”,認為其病情屬肺經蘊熱和肺脾氣虛。
(一)慢性單純型鼻炎的主要癥狀、體征及常規治療
① 肺經蘊熱證:
鼻塞時輕時重,或呈交替性堵塞,涕黃粘,量少,鼻氣熾熱,鼻甲腫脹,收縮反應好,鼻道內有黃粘涕;舌紅苔黃脈數。治宜清宣肺熱,活血通竅。
方用黃芩湯合蒼耳子散加味:
黃芩30g,白術
連翹
薄荷
地骨皮
水煎內服。
② 肺脾氣虛證:
鼻塞時輕時重或交替性發作,流涕白粘,或清稀,遇風冷加重。檢查可見鼻腔粘膜淡白或淡紅腫脹,鼻甲肥大,嗅覺減退,可伴見頭暈、惡風,易感冒;舌淡苔白脈細。
治宜補益肺脾,散寒通竅。
方用補中益氣湯合蒼耳子散加減:
黃芪30g, 黨參
柴胡
桂枝
薄荷
水煎內服。
外用鼻炎靈滴鼻劑滴鼻,每次2滴,每日3次。還可用鵝不食草
(二)慢性肥厚型鼻炎的臨床表現及治療
中醫認為本病屬“鼻窒”范疇。其病機多與邪毒久留,氣滯血瘀有關。癥見鼻甲腫脹肥大,硬實色暗,或呈桑椹樣,或呈結節狀,鼻塞持續加重,涕多黃稠或白粘,嗅覺減退,語言不暢,咳嗽多痰,耳鳴不聰;舌質紅有瘀斑,脈弦細。
治宜調和氣血,行滯化瘀。
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
當歸
桃仁
枳殼
藿香
水煎內服。外用鼻炎靈滴鼻劑長期滴鼻。亦可用復方丹參注射液或當歸注射液進行下鼻甲粘膜下注射,按常規表面麻醉后,取當歸注射液2ml,進行下鼻甲注射,每2天1次,3次為一療程。
鼻炎及鼻竇炎治療心得方法
經驗方:蒲公英30克、野菊花20克、露蜂房20克、生石膏30克、板藍根15克、辛夷花15克、蒼耳子10克、川芎15克、赤芍20克、細辛3克、白芷20克、魚腥草20克、金銀花30克、連翹15克。水煎服,日2次。
方解:方用公英,金銀花,野菊花,露蜂房,魚腥草,連翹性味甘寒苦,入肺胃經以清熱解毒瀉火,配板藍根,生石膏加強清熱作用;內清肺胃之火,適當加以辛苦溫之的蒼耳子,辛夷花以宣肺通鼻竅;細辛,白芷疏風散邪止痛;因久病入絡,故以赤芍,川芎以活血通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在后期治療中要加用黃芪,黨參,茯苓等能達到健脾補肺化痰祛濕之功,來增加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