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方中
黨參甘溫扶脾養胃,補益中氣,
白術苦溫,燥濕健脾,
茯苓甘淡合白術以健脾滲濕,諸藥與甘草相合,
健脾益氣之功卓著,被后世推崇為治療脾胃虛弱的祖方,應用甚廣。
四逆散由
柴胡、枳實、芍藥、甘草組成,
原是仲景為治療“ 少陰病四逆” 而設,其文日
“ 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柴胡、枳實,一升一降;
芍藥、甘草,一收一合,
全方升降通調。后被眾多醫家推廣衍化,廣泛施用于各科雜證。以四君子湯、四逆散合方,基于脾胃虛損是糖尿病發病的關鍵環節,為本;
氣血失和是機體邪實成患的主要因素,為標,兩者兼顧,才能固本清源,扶正祛邪,起雙向調節而達卻疾愈病的目的。
以四君子湯健脾益氣,選用四逆散,不循舊見,而以
枳殼改枳實,
芍藥取赤芍,
并菟絲子、山萸肉補益腎元,喜加三七、丹參等藥配伍,在不失調和肝脾作用的同時,增強了其理氣活血之功,用淮山兩補脾腎,玉米須兼可消腫,是治療糖尿病的專藥良臣。
全方緊 扣病機,組織嚴謹,堅持服用,不僅可降糖止消,尤其在預防糖尿病的并發癥上,起著西藥不能替代的作用。
1)脾胃虛弱是其發病的關鍵所在
歷來多以陰虛燥熱統賅其病機,又根據其臨床表現從肺燥、胃熱、腎虛三消辨證。治療多以養陰潤燥清熱為法。然驗之臨床,糖尿病患者中,非陰虛燥熱者,為數不少,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其發病與脾胃關系密切相關。臨床上常見老年糖尿病患者表現為形體虛胖,面黃少華,神疲乏力,頭暈氣短,倦怠多汗,脘腹
痞悶,口淡乏味,饑渴不甚,小便清長,大便溏薄等癥,觀舌體胖邊有齒痕,質淡,苔薄白潤滑,切脈沉細虛弦而無力。
陳某某,男,57歲。2005年8月31日初診。自訴有2型糖尿病史9年,近2月雙下肢浮腫時輕時重。刻下神疲乏力,氣短懶言,但欲寐,視物昏朦,胸悶,心悸,口干,雙足麻木,夜尿頻數。按其下肢凹陷不起,視舌質暗淡邊有齒痕、苔白厚膩,切脈沉細澀。
中醫診為消渴病,
辨為脾腎虧虛,氣滯血瘀,水濕泛濫。
治宜疏肝健脾,溫腎化水,行氣活血。
方投四君子湯和四逆散加味:
黨參15克,白術15克,云苓15克,柴胡6克,
枳殼15克,赤芍15克,田七片10克( 先煎) ,菟絲子15克,
淮山20克,玉米須20克,生地15克,炙甘草6克,
3劑。
二診見水腫減輕,無肢麻,
但夜尿仍頻,
上方去菟絲子、淮山、生地、玉米須,
加熟附子6克( 先煎) ,車前草12克,澤瀉12克,沙參15,黃芩15克,4劑。
三診:水腫繼續消退,小便減為夜間一次,舌苔薄白,脈較前有力。
后復予四君子湯合四逆散加山萸肉、菟絲子、玉米須等繼續調治。追訪一年,未見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