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看三者的組方。
1.逍遙丸:柴胡、 當歸 、白芍 、白術(麩炒)、茯苓、 甘草 (蜜炙)、薄荷、生姜。輔料為:飴糖
2.加味逍遙丸:柴胡、當歸、白芍、白術(麩炒)、茯苓、甘草、牡丹皮、梔子(姜炙)、薄荷。輔料為姜汁。
3.丹梔逍遙丸:(酒制)柴胡、當歸、白芍(酒炒)、白術(土炒)、茯苓、甘草(蜜炙)、牡丹皮、梔子(炒焦)、薄荷。
從組方看,我們可以發現,加味逍遙丸和丹梔逍遙丸都是在逍遙丸基礎上去掉生姜,加了牡丹皮和梔子兩味藥。而加味逍遙丸和丹梔逍遙丸的組方用藥是一樣,不同的所用藥材的炮制方法(酒制柴胡,酒炒白芍,炒焦梔子)不一樣。
加味逍遙丸所用甘草為生甘草,逍遙丸和丹梔逍遙丸則為蜜制。生甘草長于瀉火解毒,緩急止痛。蜜制甘草重在補脾和胃,益氣復脈。
丹梔逍遙丸所用柴胡為酒制,白芍亦為酒炒。酒制可以升提,引藥上行,也可用酒之熱以制寒,緩和藥性,還可引藥入血分,以清抑郁之氣,而血虛之熱自退。
三者所用白術,丹梔逍遙丸為土炒,其余二者為麩炒。土炒是為借土氣助脾,補脾止瀉;麩炒則能緩和燥性,借麩入中,增強健脾、消脹的作用。
加味逍遙丸和丹梔逍遙丸所用的梔子,前者為姜灸,后者則為炒焦。梔子本身為苦寒之藥,易傷中氣,脾胃較弱者服后易傷脾胃。炒焦后苦寒之性緩和,以免傷胃。姜炙能和胃止逆、加強止嘔的作用。
另外,各組方中藥材用量也有所不同。加味逍遙丸增加了當歸的用量,丹梔逍遙丸則是減少了牡丹皮和梔子的用量。
再看三者的功能主治。
1.逍遙丸:疏肝健脾,養血調經。用于肝郁脾虛所致的郁悶不舒、胸脅脹痛、頭暈目眩、食欲減退、月經不調。
2.加味逍遙丸:舒肝清熱,健脾養血。用于肝郁血虛,肝脾不和,兩脅脹痛,頭暈目眩,倦怠食少,月經不調,臍腹脹痛。
3.丹梔逍遙丸:舒肝解郁,清熱調經。用于肝郁化火,胸脅脹痛,煩悶急躁,頰 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熱,以及婦女月經先期,經行不暢,胸乳與少腹脹痛。
逍遙丸少兩味苦寒藥,整體是溫性的,主要作用偏向于“調理”,比較單一。
而加味逍遙丸和丹梔逍遙丸整體藥性都是寒涼,偏向于“瀉實”。加味逍遙丸偏于瀉氣分的郁熱,專注于清熱健脾理氣養血。丹梔逍遙丸則偏于清血分的郁熱,專注于舒肝解郁清熱除煩。
如何選擇?
單純的肝郁脾虛導致的情緒低落,食欲不振、頭暈目眩、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等,舌苔薄白或者薄黃,就用逍遙丸。
加味逍遙丸重用當歸,養血功能更強,脾虛食少、血虛兼肝郁氣滯日久化熱者較為適宜。這類人除了會有肝郁的表現外,還有臍腹脹痛,舌淡、苔粘膩等。
丹梔逍遙丸則適用于肝郁化火證候,比如煩悶急躁、頰赤口干、月經先期,經行不暢等。這就是肝郁氣滯日久化火,丹梔逍遙丸可入血分,清血虛之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