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聽完老子的講述,非常高興,說:“夫子所言,我明白了。我應該讓自己像石頭一樣安靜,像草木一樣無知,像風吹落葉一樣無可拂逆。這樣可以算作配合大道了嗎?”
老子微笑著說:“吾子所言,乃是活人而作尸體,清流而作淤泥,可不是我所謂的道啊。勉強算作粗聞道理而模仿道的影子而已。”
澎湃汗顏:“粗人愚魯不自知,希望夫子細細從頭開始,教誨我大道的奧義。”
老子說:“想深入大道的奧義,必須從深察大道其為物開始。”
澎湃說:“不是說大道是無物之物、不虛之虛嗎?這樣難道不算對大道為物的認識嗎?”
老子說:“可以說認識,也可以說不認識。”
澎湃問:“夫子何以這樣說呢?”
老子回答說:“你所認為對于道的認識,只是在頭腦中的分析認識,并沒有真正的觀看一下大道,觸摸一下大道,聆聽一下大道。”
澎湃舉目四望,茫茫然不見。伸手觸摸,空空然不覺。側耳傾聽,寂寂然不得。
老子繼續說:“現在的你我,正與四周的大道共存。現在的天地萬物,正在大道中養畜。無形無象是其形象,無質無體是其質體,無味無聲是其味聲。道至大至虛,容量無限不可盛滿。正如同旁邊這個畜養著諸多魚蝦水族的龍淵一樣,道正好比是畜養萬物的宗主。魚蝦覺察不到清清淵水,你也同樣不會覺察到大道的微質。道徹底地挫消它的鋒銳,消解它的紛紜,柔和它的光輝,純一它的粉塵。它仿佛比這淵水還清澈啊,卻又好似真實存在、無處不是。我無法知道它究竟是誰的孩子,它就是天地創始之前的樣子。”
------------------------------------------------------------------------------------------------------------------------------------
【附】
[原文]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呵,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點睛]自本章開始至三十七章,屬于《道經》的‘道論’部分。本章作為一開始,從形象的角度概括描述了道的本體:形而上的物質形態(不可道、不可名,至大至虛),以及本源性(萬物之始)與支配性的宇宙地位(萬物之母)。這三方面組成道本體論,理解上可以照應于第一章的相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