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衍宗丸最早見于道教的《懸解錄》一書,書中有張果獻給唐玄宗的五子守仙方,即是五子衍宗丸的原貌。此后,《攝生眾妙方》有載。五子衍宗丸全方由枸杞子、菟絲子、覆盆子、五味子、車前子五種藥組成,有補腎填精,疏利腎氣,種嗣衍宗之功,對男性不育癥有較好的療效,被譽為“古今種子第一方”。
枸杞子,為茄科植物枸杞或寧夏枸杞的成熟果實。中醫(yī)認為,枸杞子性味甘、平、入肝、腎、肺經(jīng),有滋補肝腎,生精養(yǎng)血,明目安神,滋陰潤肺、化痰止嗽之功,適用于肝腎陰虛,頭暈目弦,視力減退,腰膝酸軟,遺精等。歷代本草還述及其有明顯的增強人體性功能的作用,故有“離家千里,勿食枸杞”之說。
菟絲子,為旋花科一年生寄生性蔓草菟絲子或大菟絲子的成熟種子。中醫(yī)認為,菟絲子性味辛、甘、平,入肝、腎經(jīng),有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益脾止泄、安胎固沖之功,早在《本經(jīng)》即被列為上品藥材,言其“久服明目,輕身延年”。《本草綱目》方其“續(xù)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本草匯言》言其“補腎養(yǎng)肝,溫脾助胃之藥也,但補而不峻,溫而不燥”。《藥性論》言其“治男子女人虛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熱中”。
覆盆子,為薔薇科落葉灌木植物掌葉覆盆子的末成熟果實。中醫(yī)認為,本品性味甘、酸、微溫,入肝、腎經(jīng),有補腎助陽,固精縮尿之功,適用于腎虛陽萎,遺精,遺尿,尿頻,帶下過多,產(chǎn)后遺尿等。《本草備要》言其“益腎臟而固精,補肝虛而明目,起陽萎,縮小便”。
五味子,木蘭科多年生落葉木質藤本植物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華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實。中醫(yī)認為,五味子酸、甘、溫,入肺、心、腎經(jīng),有益氣生津,補腎養(yǎng)心、收斂固澀之功。《本經(jīng)》言其“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藥王孫思邈在論述五味子時說“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補五臟氣,遇夏月季夏之間,困乏無力,無氣以動,與黃芪、人參、麥門冬,少加黃柏,煎湯服,使人精神頓加,兩足筋力涌出”。“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氣,在上則滋源,在下則補腎”。由此可見,五味子常具健壯肌肉、煥發(fā)精神、益壽延年作用。
車前子,為車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車前的成熟的種子。中醫(yī)認為,車前子性味甘、寒,入腎、肝、肺經(jīng),有利水通淋,利濕止瀉,清肝明目,清肺化痰之功,《本經(jīng)》言其“主氣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濕痹”。《藥性論》言其“補五臟,明目,利小便,通五淋”。
《陜西中醫(yī)》雜志言“本方皆為植物種仁,味厚質潤,既能滋補陰血,又蘊含生生之氣,性平偏溫,擅于益氣溫陽”。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五子衍宗丸有保護睪丸生精功能,調節(jié)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抗衰老、降血糖、抗氧自由基、增強免疫等多種功能,可治療腎虛不育、陽痿早衰、精寒無子、遺精滑泄、小便余瀝、須發(fā)早白等多種病癥,與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丸等聯(lián)合應用,可增強治療效果,確為治療男性不育癥的一首重要方劑。
現(xiàn)介紹幾種服用方法,病人可選擇使用:
1.丸劑:取枸杞子、菟絲子各240克,覆盆子120克,五味子、車前子各60克,共研為末,煉蜜為丸即成,每次10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2.湯劑:取枸杞子、菟絲子、覆盆子、五味子、車前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3.膏劑:取枸杞子、菟絲子各240克,覆盆子120克,五味子、車前子各60克,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濃縮后,加入等量蜂蜜收膏即成。每次20克,每日2次,早晚溫開水沖飲。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 作者:胡獻國主任醫(yī)師 湖北遠安縣中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