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用艾條(或艾絨捏成小顆柱狀),點燃后在經絡的某些穴位上熏烤,借藥物及燃燒的溫熱作用,達到溫通經絡、行氣活血、祛除寒邪、消腫散結、回陽救逆以治療疾病。用生姜片或蒜片貼于穴位上再用艾絨柱灸者,稱為隔姜灸或隔蒜灸。艾灸的主要適應病證為:風濕疼痛、肢體麻木、嘔吐、泄瀉、腹痛、脫肛、厥逆、陽痿、遺精等多種疾病。艾灸方法簡便、價錢便宜,且療效卓著;因此深受患者的歡迎。本文僅就一些與疼痛有關的病癥,介紹幾則止痛的灸法,供廣大讀者朋友參考。
1.婦女乳房脹痛、乳頭痛:將艾條點燃,在雙乳頭及脹痛處進行懸灸15~20 分鐘即可止痛,連灸3日,每日1~2次。
2.婦女乳瘡、乳癰初起:用艾條在患處懸灸 15~20分鐘,每天灸1~2 次,連灸3日。
3.婦女痛經:用艾條在關元(肚臍直下3寸處)、中極(肚臍直下4寸處)、曲骨(肚臍直下5寸處)三穴上輪換懸灸15~ 20分鐘,疼痛即可緩解,連灸3天,每天l~2次。
4.婦女外陰痛、少腹痛:用艾條在雙側關儀穴(在膝關節外側、胴窩橫紋端上1寸凹陷處) 上輪換懸灸20分鐘即可止痛。
5.胃痛:用艾條在疼痛處懸灸20分鐘,疼痛即可減輕。
6.手指關節痛:用艾條在骨空穴(在兩側小指背面第二節指關節橫紋的中點處)上輪換懸灸20 分鐘即可止痛。
7.手部劇痛:用艾條在龍玄穴(在手腕內側有靜脈交叉處)上懸灸15~ 20分鐘即止痛。
8.男人疝氣痛:用艾條在囊底穴(在陰囊底下,即兩睪丸之間成十字紋的中間處)上懸灸15~20分鐘疼痛即可消失,連灸3日。
施灸時,應嚴密觀察施灸部位的情況,對老年等感覺遲鈍者,則更應注意,以防止局部被灼傷。凡實證、熱證、陰虛發熱證、面部、大血管及黏膜附近、孕婦腹部及腰骶部、眼部、心臟等附近穴位,均不宜施灸,以防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