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囊濕疹,中醫稱“繡球風”、 “腎囊風”,多由濕熱、風邪外襲及不潔等所致。初起時陰囊瘙癢,久則皮膚漸變肥厚,甚至皮上起疙瘩,抓破后流脂水、結痂,常生皸裂,影響工作和睡眠。
1.蛇床子、當歸尾、地膚子、苦參各15克。上藥用水煎沸,先熏后洗患部半小時,每日1 次,每劑藥液可連用2。 3天。有清熱燥濕、祛風活血功效。適用于慢性陰囊濕疹;證見陰囊皮膚粗糙、肥厚、干燥、脫屑、瘙癢無度。
2.蛇床子、苦參、白礬、川椒、青鹽、艾葉各 9克,蟬蛻60克。上藥加水適量,煎沸,將藥液倒人盆內,趁熱先熏后洗患部。每日2 次,每次熏洗15-20分鐘。功效祛風燥濕、殺蟲止癢,適用于陰囊濕疹,癢甚。
3.蛇床子、當歸尾、威靈仙、苦參各15克。上藥加清水適量,煎沸后,將藥汁倒入盆內,趁熱先熏后洗患部,每日洗1次。功效清熱活血、燥濕止癢。
4.地膚子、蛇床子、蒼耳子、五倍子、黃藥子各30克。上藥加清水1500毫升,煎沸,去渣取液備用。治療時,將煮沸藥液倒入盆內,趁熱熏蒸患部,待溫后外洗陰囊。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洗15- 20分鐘。7天為1個療程。功效疏通血脈、消腫止痛、祛濕解毒、潤膚止癢。
5.苦參、生大黃、紫背浮萍、薄荷葉各30克,川花椒、煅枯礬各9 克,滑石60克。先將前3味及花椒加清水2500毫升,煎沸取汁,次將薄荷葉、枯礬、滑石共研末為散,貯瓶備用。用時先將藥液倒人盆內趁熱熏洗患處,然后取本散撲于患處,每日早、午、晚各1次。功效清熱利濕、殺蟲止癢。通常連續熏洗,撲散3-5日可愈。
6.苦參30克.地膚子、花椒各10克,。蛇床子12克,滑石5克,枯礬6克,青黛9克。先將前4味加清水2500毫升,煎沸取汁。次將滑 石、枯礬、青黛共研細 末為散,備用。治時,先 將藥液倒人盆內趁熱 熏洗患處。每日早、晚 各1次,每次熏洗15- 20分鐘,每劑可連用2 天。洗后用毛.巾擦干患部,再用本散涂擦患部。功效清熱祛濕、消炎抗菌、殺蟲止癢。
7.青黛30克,蛤粉90克,生石膏粉60克,蘆薈、黃連末、黃柏末各6克,冰片5克,共研細末備用。患處洗凈,再取散搽涂患處,每日2-3次。
8.茵陳20克,苦參、元參各30 克,白蘚皮25克。粉碎成粗末,以粗末60克,放人沸水中浸泡10分鐘,熏洗患處,每次20分鐘,每日 2次。
9.青黛20克,枯礬10克,爐甘石10克(用醋淬之),黃柏粉m 克,兒茶10克。共研細末,蓖麻子油加至100毫升調勻、備用時,先將患部洗凈,取上藥反擦。1日2次。皮損部有滲液、糜爛者,可直摟取上述干藥粉按壓在患處。用藥數天后,患部出現干燥、脫屑,可改用青黛油膏(青黛7 克,凡士林30克)涂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