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治病四方
烏梅,為薔薇科植物梅的果實(shí),味酸性平,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止血生津、安蛔的功效。在臨床上多用于治療久咳不止、久瀉久痢、尿血便血、崩漏、虛熱煩渴、蛔厥腹痛、瘡瘍等病癥。
治膽道蛔蟲癥方:烏梅60克,紅糖30克。先將烏梅加水煮沸,再加入紅糖,攪拌至紅糖溶解,濾取藥液200 毫升,一次溫服。
治雞眼方:烏梅5個(gè),白礬3克,米醋18毫升。先將烏梅去核,與白礬一起搗爛,再加入米醋調(diào)和均勻。用藥前先用溫水把患處浸泡15分鐘,令雞眼發(fā)軟后用刀片削去角化組織,然后將藥膏涂抹于患處。敷藥方法:用膠布一塊,中央剪一小孑L,再貼于患處,使小孔處露出雞眼,將藥膏涂于雞眼上,每日換藥一次。
治子宮脫垂方:烏梅50克,五倍子35克。二藥加水共煎至沸,濾取藥液,藥渣加水再煎,煮沸后濾取藥液,將二次藥汁合并,熏洗前陰,先熏后洗,最后坐浴,每次30分鐘,每日兩次。
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方:烏梅(干品)300 克,蜂蜜250毫升。先把烏梅洗凈,冷水泡發(fā)并去核。將烏梅加水煮沸,濾取藥汁;將藥渣加水再煎后,濾取藥汁;如此共煎取3次藥汁,并人一起加熱濃縮成膏狀,再加入蜂蜜,繼續(xù)加熱至沸即可。待膏放涼后,罐裝貯藏備用。每次一湯匙,早晚各一次,溫開水適量送服。此方尤適宜于肝脾虛弱證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患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