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需要記憶的歷史知識點紛繁復雜浩如煙海。怎么樣快速準確又富有趣味性地記憶住這么多的歷史知識?如果單純的死記硬背,往往浪費了很多的時間還無法收到應有的成效,而卻易忘,易混淆。在教學中我總結了幾點歷史知識記憶的方法:
一、構建知識框架記憶法
知識框架即是:歷史知識自身固有的總分、主次、前后等關系結構。歷史框架建議用時間順序結合朝代構建。如圖:
然后每個朝代中需要我們掌握的知識點有哪些?歷史知識點都與事件有關,每個知識點包含的時間、地點、任務和事件,又是什么?通過這樣的方式形成歷史知識網絡體系。在歷史教學中運用歷史知識結構體系,讓學生對學習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加深理解,有利于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和消化進而形成清晰的脈絡,并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全局觀思維。
二、聯想記憶法
就是利用事物在時間上或空間上的接近關系,由一事物聯想到另一事物。比如一說到南京:一說到南京我們可以聯想到本學期學過的有關的知識點:六朝古都、南京大屠殺、《南京條約》、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改稱天京、南京偽國民政府等等。
三、壓縮記憶法
壓縮記憶法師指:從知識點鐘抽出關鍵字連接記憶,把復雜的知識點簡單化。
如:1842年《南京條約》中開放的中國第一批通商口岸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記為“廣廈福寧上”。又如:俄國十月革命的背景,可以歸納為一弱、一強、一戰:一弱(帝國主義鏈條上的薄弱環)、一強(無產階級革命性強)、一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激化了俄國的各種矛盾)。
四、諧音聯想記憶法
這是在壓縮法的基礎上,精選核心字,使核心字的本來讀音或諧音能連貫起來押韻,或能代表其他的意識,方便我們記憶,而卻又有一定生動的意義。
如:八國聯軍侵華的八個國家為: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奧匈帝國),可以編為:“奧匈帝國,餓(俄)得(德)沒(美)法,依(意)靠英日”。
又如:《南京條約》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可以諧音記憶為“光(廣州)下(廈門)不(福州)能(寧波)上(上海)。
五、排比記憶法
認真分析歷史事物,從中歸納提煉出或連續或對仗的“核心詞”,作為記憶的載體,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適用范圍很廣。
如:一五計劃經濟建設的重大成就可總結為“一橋二鐵三公四廠”。即武漢長江大橋;寶成和鷹廈鐵路、康藏;康藏和新藏公路;鞍鋼無縫鋼管廠、一汽、沈陽飛機制造廠和沈陽機床廠。
以上介紹的記憶方法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不同可針對性選擇。記憶的方式是多樣的,也期待與您交流發現其它行之有效的記憶方式。如果您有什么教育方面的問題您可以直接微信詳談我們再一起探討研究學習方案,非常歡迎與各位家長溝通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