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領導者能力和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思維能力。通過一個領導者的思維方式,就可以看出這個領導者的能力水平。孟子說過,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他的含義就是領導動腦子的,吃瓜群眾傻干就行。本質就是一個動腦子的率領一群傻干的,而不是一個傻干的帶領一群動腦子的,那樣,領導者就異位了。
有一句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說明人的本性就是為自己多著想。但是作為領導者,必須克制這種本能,要多為他人著想。也不并不是你利他,但是你一定要理解他,從而讓組織利益的滿足帶來個人利益的滿足。要知道,領導者領導的組織中的每以個人都是自私的。你不換位思考,怎么領導得了?
換位思考比較難,人們往往以己度人。雖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實際上全心為別人還是很難的。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性,那么以己度人就容易理解錯誤。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同的君子想法也不一樣。所以,換位思考的升級版,就是以人度人。以人度人比較難,不如直接問:你要啥?
有沒有遇到喜歡給你夾菜的人?估計他給你夾的菜不一定是你愛吃的,但是很十有八九是他愛吃的。自己給自己夾菜才是最有效率的。
如果我是他,我會怎么去想?
我不可能是他,以他的性格和價值觀,他會怎么想?
你怎么想?(直接問)
其實世界上大多數人大多數時間做的大多數時,都是漫無目標的。即便你可能在認認真真打的工作,也可能是認認真真的混日子,都是為了做而坐。我問過很多人,結婚的,沒結婚,為什么要結婚?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為了結婚而結婚。
很作時候我們走著走著,就忘了初衷?!安煌踔?,奮然前行”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需要不斷問:為什么?怎么做?注意,順序不要顛倒。
內省思維就是自我反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領導者比大圣人忙,三日一省比較合理。
領導者可以定期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我是不是輕重緩急不分了?我是不是太作了?太自我膨脹了?我是不是得過且過了?我是不是太軟弱了?
在關鍵事件發生之后,要問自己:為什么成功(或失?。??有哪些外在(內在)因素?這些因素是什么?知識?技能?策略?經驗?努力?能力?以后怎樣做得更好?
怨天尤人是內省思維的反面。就是是抱怨環境因素,就是抱怨別人。遇到這種情況,要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不對的地方?
面對關鍵決策和重大取舍,要問自己:我是誰?要什么?
規劃未來的人很牛!小主管看眼前,中層看一年,高層看三年,企業家看十年,政治家看五十年。對過去不滿意卻偏偏生活在回憶過去的人很悲催!我們應該把8/10的時間生活在現在!1/10在過去(9成經驗積累+1成懷舊),1/10在未來(9成在近期規劃,1成在中遠期規劃)。領導者并不比一般人更能預測未來,他們只是為未來做準備。要思索未來做什么,事半功倍,曲突移薪為正策。
在戰略思維方面,一個是大局觀,一個是前瞻性。二者未必同時,但是前瞻優于大局。
我們時刻要問:什么會改變?現在該準備什么?
以上四種思維都是高級功能。簡而言之,就是指向他人——他要啥?(換位思維);指向自己——我是誰?(內省思維);指向目標——為啥做?(目標思維);指向未來——什么會變?我該咋辦?(前瞻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