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一講100講筆記:第4講 鼻炎 (上)你知道么?鼻炎和咽干竟會息息相關。
鼻炎的所有問題始終都與肺密切相關,因為肺其華在毛,其體合皮,肺開竅于鼻,在液為涕。在現代社會,鼻炎最初的產生的來源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外感疾病的后遺癥,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內傷飲食身體受損后收到外邪侵襲造成。鼻炎的基本癥狀是流鼻涕,清鼻涕,濃鼻涕,鼻塞,打噴嚏,嚴重的甚至頭痛。鼻炎的很多癥狀與感冒初期的癥狀多為相同,譬如風寒感冒是流清鼻涕,鼻塞,頭痛;風熱感冒是流黃鼻涕、鼻塞、頭痛、打噴嚏等等。如果感冒的治療及時且方法正確,是不會殘留這些感冒癥狀的,如果還會殘留這些感冒癥狀,那么就是感冒沒有徹底好,需要繼續扶正祛邪。也就是進一步說明,很多的鼻炎問題的根源其實是外感邪氣造成的。鼻淵又名“腦滲”、“腦漏”、“瀝腦”。因其“源源向下,有若淵源”故名。是因外感寒熱,或脾肺氣虛所致的疾病,臨床以鼻流濁涕,量多不止為特怔。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細菌、變應原、各種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癥。鼻炎的主要病理改變是鼻腔黏膜充血、腫脹、滲出、增生、萎縮或壞死等。中西醫對鼻炎的認識不一樣,這里我們只講中醫的認識與治療方法。人的身體每時每刻都處在自然環境中,自然環境的風寒暑濕燥火,都對人體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隨著環境氣候的各項變化,人體也要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適應環境。而與外界自然環境聯系溝通最緊密的就是人的鼻子(還有皮膚),因為人體需要通過鼻子來呼吸自然環境的空氣(還有皮膚)。如果人體的鼻子與皮膚都與外界夠通的很好,沒有任何差別,那么就不會出現異常癥狀。這些能與外界環境溝通的鼻子,皮毛,與人體的肺,在中醫里面都歸屬于肺系列。如果人體的機能跟不上外界環境的變化,那么外界環境與身體內部環境就會形成差別。這些差別可以用物理方面的參數來描述:溫度,壓力,濕度等等。在中醫來描述呢,就是外界邪氣(六淫邪氣)等等。這些差別就會導致人體出現相應的癥狀,譬如有溫度差就會出現寒熱,有壓力差就會出現鼻塞,有濕度就會出現痰濕。這些癥狀的附屬品就是鼻涕,打噴嚏,鼻塞,之類。如果人體機能能自我糾正這些人體內外環境差別,中醫稱之為正氣猶存,邪不可干。如果不能自動糾正這種差別,那么就需要藥物輔助,稱之為扶正祛邪。了解了這些,我們再來看鼻炎的癥狀,就會明白,鼻炎早期其實就是個感冒或者說感冒后遺癥殘留。所以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么絕大多數鼻炎患者是易感冒人群,這也從側面證實了鼻炎的病機與感冒的病機有相似的地方。中醫治病從了解病機,病位,病因,病勢開始,然后再考慮臟腑經絡,最后病癥用藥。風寒性的鼻炎,癥狀是清鼻涕,或鼻塞,或打噴嚏,或頭痛等等。病因是風寒之邪氣,病位鼻子,病勢是受邪之后一些列癥狀,臟腑經絡鼻子靠近陽明經,鼻子從屬于肺系列,太陰肺經。鼻竅:藿香(3-9)+膽南星(3-6)------霍膽丸驅寒:蒼耳子(6-10)+辛夷(6-10)包煎---蒼耳散頭痛:川芎(6-12)+白芷(6-12)+細辛(1.5-3)過敏:蟬蛻(鼻腔癢、眼角癢、打噴嚏、咳嗽等過敏癥)這是一個鼻炎寒證的基本處方,而且是一個急性發作期的一個處方。就是鼻炎的表現是濃黃鼻涕,有黃痰等熱像的鼻炎,該如何處方。基本處方用藥不變額外加:魚腥草(15-30)+野菊花(6-9)+金銀花(6-9)根據癥狀輕重加減用藥。蒼耳子散又名蒼耳散,出自南宋醫家嚴用和所撰《嚴氏濟生方》?!吨剌媷朗蠞健罚骸吧n耳散(《續方》):治鼻流濁涕不止,名曰鼻淵。辛夷仁半兩,蒼耳子(炒)二錢半,香白芷一兩,薄荷葉半錢。上并曬干,為細末,每服二錢,用蔥、茶清,食后調服?!?/span>蒼耳子散的現代用量:辛夷花30克、炒蒼耳子16克、白芷60克、薄荷15克;把四味藥打成粉末,每次服用6克。在現代中藥學中,鼻淵的四大要藥:蒼耳子、辛夷、白芷、細辛。蒼耳子散就占了三,可見蒼耳子散確實是針對鼻子的專用處方。汪昂對蒼耳子散(六味藥)的方解:“此手太陰、足陽明藥也。凡頭面之疾,皆由清陽不升、濁陰逆上所致。白芷主手足陽明,上行頭面,通竅表汗,除濕散風。辛夷通九竅,散風熱,能助胃中清陽上行頭腦。蒼耳疏風散濕,上通腦頂,外達皮膚。薄荷泄肺疏肝,清利頭目。蔥白升陽通氣,茶清苦寒下行。使清升濁降,風熱散而腦液自固矣?!?/span>從清升濁降作解,蒼耳子散具有很好的升清陽、通清竅、散風邪之功。本方為祛風散寒通鼻竅的常用方劑,本方以鼻塞、流濁涕、前額頭痛、舌苔薄白或白膩為辨證要點。凡鼻淵因于風熱蘊結引起或患者索體氣陰不足者,不宜使用。另,蒼耳子具有一定的毒性,內服不宜過量,亦不能持續服用。用量6~15克,水煎或煎膏及入丸、散。研究表明,蒼術苷是蒼耳子的主要毒性物質基礎,故臨床使用蒼耳子需經炮制減毒,方可使用。用于急慢性鼻炎,副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屬風寒郁滯鼻竅者。鼻炎分成寒熱兩個大類型(當然還有其他類型),都可以用鼻炎的基礎方加減用藥,也可以用蒼耳子散加減用藥(其他類型則根據實際情況辨證論治)。鼻炎前期以邪實為主,驅邪乃首要手段,所以縱觀兩方皆以驅邪為主,而扶正用藥基本沒有,可見兩個處方皆為鼻炎初期或者鼻炎發作期處方,所以在使用兩方以后癥狀緩解,應該及時扶正為主,驅邪為輔,達到改善體質,驅逐病根的目的。當患者不屬于鼻炎初期,鼻炎遷延時間較長或者慢性鼻炎,鼻竇炎,則人體經過正邪交戰,鼻炎癥狀寒熱錯雜,就需要扶正祛邪為主,在這一方面羅大倫教授曾經推薦過一類處方。即方子是:桔梗9克、元參9克、杏仁9克、橘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即方子是:五味(3克) 石膏(9克) 杏仁(9克) 半夏(9克) 元參(9克) 茯苓(9克) 桔梗(9克) 生姜(9克) 煎半杯,熱服。即方子是:黃芩(9克) 柴胡(9克) 芍藥(9克)元參(9克) 桔梗(9克) 杏仁(9克) 五味(3克) 貝母(9克,去心) 煎半杯,熱服。即方子是:茯苓(9克) 澤瀉(9克) 生姜(9克) 杏仁(9克) 甘草(6克) 橘皮(9克) 柴蘇葉(9克). 煎半杯,熱服。以上四個方子,基本屬于食療的范圍,里面多半的藥都是食物。因此大膽一試。七天為一療程。一般能去除根本!以上四個方法是黃元御的《四圣心源》的藥方,但確有奇效。方無定方,法無定法,辨證論治,重在實效,僅供參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