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王女士是我樓上鄰居,有個男孩今年9歲了。
小孩特別喜歡甜食、碳酸飲料,體重就遠高于同齡兒童。為了給孩子減肥戒掉碳酸飲料,王女士特意買了榨汁機,每天變著花樣地為孩子榨果汁。
除了每天早晚餐各一杯果汁,為了防止孩子在學校偷偷喝飲料,她還特意準備了讓孩子帶到學校喝。
自從喝了果汁,孩子確實不喝碳酸飲料了。
過了一段時間,孩子飯量減少,體重降了不少,王女士開心的不行,只要孩子想喝果汁,必定滿足。
學校夏季運動會,孩子突然頭暈昏厥,被送進醫院急診室。
本以為是普通的中暑,結果是低血鈉癥。
經醫生診斷,是因為長期攝入含鈉低的果汁,才出現的因低鈉癥引發的腦水腫昏厥。
相比碳酸飲料和其他含糖飲料,人們常以為果汁更健康。然而,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飲用過多果汁同樣危害健康,死亡風險不亞于碳酸飲料。
一份果汁通常是三到四份的水果榨汁而成,果汁中糖分含量自然升高。兒童飲用后可從中獲得不少熱能,從而影響進食正餐。長此下去,必然造成蛋白質、某些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攝入不足,影響體格和智力發育。
果汁中豐富的果糖,還會影響人體對銅的吸收,微量元素銅是體內許多酶的組成部分,它參與體內鐵代謝,因此缺銅還會造成貧血。
聽到這里,王女士也懵了。孩子總是離不了甜味,這下可怎么好?
02
無獨有偶,我的大學舍友小許也是個重度甜食愛好者。
分手的時候,自己買了個大蛋糕,痛痛快快得給自己來了個重生。
在之后,奧利奧,芝士蛋糕,可愛多,芝士奶蓋,華夫餅,八寶飯,糯米糍,奶油餅干,滿記甜品,豆沙包,巧克力,威化餅干,蛋撻,肉松面包,港式奶茶就成了小許的快樂源泉。
不開心的時候來一個甜甜圈,甜嫩的口感,飽腹的滿足感,什么不開心也拋到腦后了。
開心的時候,來一個美味的芝士蛋糕,生活嘛,就是這樣充滿了甜蜜美好!
逛街的時候,港式奶茶是必選,飯后的零食小餅干那是必不可少。
自然的,肥胖也隨之而來。
小許不是沒下定決心戒糖,尤其是現在各大博主明星主推戒糖美容,看著鏡子里日漸豐滿的自己,小許扔掉了家里所有的甜品零食。
可隨之而來的,饑餓、焦慮讓小許痛苦不堪...
我吃完這一次就不吃了
我已經一天沒吃了,現在吃一點點沒關系的
人生已經夠苦了,我吃點甜食怎么了?
......
03
吃點甜食怎么了?
你知道吃點甜食會怎么樣嗎?
澳大利亞導演Damon Gameau,為了弄明白糖對人健康的影響,他把自己當小白鼠做實驗,連續60天,每天吃40勺(約160g)糖。
而且這40勺糖全部都來自果醬、果汁、早餐奶、低脂酸奶這些公認的健康食品;而不是巧克力、冰激凌、可樂,這樣的含糖量高的食品。
并且,他依然保持著之前的鍛煉量,每周兩次繞著花園跑三圈,每天在自家室內健身房做十分鐘健身。
他把這個過程拍成紀錄片,
實驗結果令人震撼。
帥氣小伙一躍成為油膩大叔!
他的體重猛增17斤,腰圍暴漲10cm,而這些全部是有害脂肪。
僅僅一個月,一種名為ALT的激素,(判斷肝臟健康與否的重要標志)就從低于20的健康值,一躍超過健康線。
而隨之而來的脂肪肝,是邁向抗胰島素性的第一步。
一旦你走上胰島素耐受這條路,最終會成為II型糖尿病患者,有人甚至因此被截肢。
不僅如此,Damon血液中脂肪的含量,(即甘油三酯水平)也從健康的0.08漲到1.5。
高甘油三酯也警示著:從健康的膽固醇向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轉變。
這會誘發心臟疾病。
兩個月后,聽了醫學專家的解釋,Damon對自己身體發生的驚人變化,感到難以置信。
對于這次實驗結果,最發人深思的還是卡路里的攝入量,實驗前,實驗中,同樣是每天2300卡路里的攝入量,結果卻大相徑庭。
罪魁禍首不是卡路里,而是卡路里的來源。60天的實驗中,攝入同樣的卡路里,身體狀況急轉直下,糖“功不可沒”。
糖,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兒童正處于身體發育期,攝入過多糖份不僅造成齲齒、肥胖,還會造成營養不良抵抗力低下,影響體格和智力發育,提高患痛風、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04
明明知道糖份攝入過量不好,為什么我們抵抗不了甜食的誘惑呢?
中醫上講,兒童處于身體生長期,生發之機旺盛,需要大量的物質基礎,身體津液以及各種營養物質。
甘味有滋補和中、飽水即恢復津液的作用,但大量食用則過于滋膩。會濕濁內生,困阻中陽,寒濕困脾,使生發之氣受阻,對飽水之物需求更甚。
簡單來說,兒童因為身體需要能量所以喜好甜食,而甜食進補過量,導致脾臟氣血生發不暢,致津液不足,對甜食表現出更大的需求,形成惡性循環。
成年人嗜甜,也是由于身體津液不足,導致對肝膽經絡的濡養不好,所以通常還伴隨著肝膽問題。具體表現為:脾氣急、偏頭痛、小腿皮膚干,月經期提前等。
05
身體遠比你想象的誠實。
要達到好的戒糖效果,離不了對自我的嚴格要求。減少糖攝入、飲食清淡。遠離精糖制品,比如:蛋糕、奶茶、點心、糖果、含糖飲料。
對于已經甜品成癮的人,首要的就是調理脾胃,補充津液。
①
補充津液,最簡單的就是大米湯!
在《傷寒論》113方中有7個方劑用到了粳米,如附子粳米湯、白虎加人參湯等。粳米有保胃氣的作用,經水熬制的米湯更有補津液之效。由此可見,咱們說的米湯,實則是藥湯!
著名經方家陳修園說過整部《傷寒論》,概括起來有六個字:保胃氣,存津液。小小的米湯,竟抓住古籍最精髓之處,不容小覷。
熬制米湯的關鍵在于,少放大米,多放水。熬成的湯,可以用來當水喝。喝的量,建議每天三升以上,至少三升。喝的時候要小口小口的喝。
②
酸梅湯。酸梅湯有“養陰生津、收斂肝氣”的功效,色澤鮮艷清爽,口味酸甜可口,更適合對含糖飲料上癮的兒童。酸酸甜甜就是它!
③
小建中顆粒。強健脾胃,增強體質,對調理脾胃、溫中補虛有功效。
④
中醫養生四法:食、術、思、藥。其中“術”指行為,適當的運動。
推薦大家可以練習站樁。
站樁可以通經順絡,養神扶陽,對身體的氣血流通有很好的功效。氣血通則身體輕盈。
動作要領:兩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頭正、身直、沉肩、垂肘、虛腋,膝蓋微彎,微微內扣,大腿內側稍用力,全身放松。
推開尾閭,眼平視(視而不見)或微合,口微閉,舌舐上腭,面帶笑容,自然呼吸。
中醫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是積累了數千年的生活智慧。
學點中醫日常保健,小毛病省下了跑醫院,更能了解病癥背后的本質原因。
傾聽來自身體的需求,告別壞習慣。
畢竟,年輕不是資本,健康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