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了推廣新能源汽車,政府已連續出臺補貼政策。政策支持的力度在不斷加碼。
文/本刊記者 郭嫻潔
“五一”過后,有關新能源汽車的股票就像狂奔的牛,一騎絕塵,成為觸底反彈先鋒。新能源汽車為何能突然發瘋?其瘋狂能維持多久?
突然狂奔的牛
5月2日,在大盤微跌的情況下,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鋰電池個股卻開始開足引擎,億緯鋰能(300014,股吧)大漲8.33%,德賽電池(000049,股吧)漲6.81%,天齊鋰業(002466,股吧)漲5.33%。
3日,鋰電池板塊再次領漲兩市。截至收盤,鋰電池大漲4.52%,領漲兩市,其中西藏城投(600773,股吧)、江蘇國泰(002091,股吧)、新宙邦(300037,股吧)等8只個股漲停,萬向錢潮(000559,股吧)、凱恩股份(002012,股吧)2只個股接近漲停,杉杉股份(600884,股吧)、江特電訊等8只個股漲幅在5%以上。
此外,新能源汽車也不甘示弱。比亞迪(002594,股吧)近日更是風光無限,公司A股股票5連漲,短短幾天內王傳福身家劇增29億元。比亞迪股價迭創新高,8日微漲后收于29.67元/股。此外,江蘇國泰、宇通客車(600066,股吧)、安凱客車(000868,股吧)等新能源汽車概念股股價也紛紛創新高。
與其他生產電動車的傳統汽車制造商不同,特斯拉定位高端,產品極富科技感,銷售采用自營渠道,因而也被視為汽車界的蘋果公司。特斯拉發布聲明表示,公司Model S電動車第一季度的出貨量已經達到4750輛,高于2月份預期的4500輛,這將幫助其在第一季度實現盈利。
政策支持加碼
新能源汽車板塊大漲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汽車協會副秘書長5月2日透露,財政部等四部委正在研究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預計上半年可出臺,最低補貼標準將超過3000元。
事實上,近年來,為了推廣新能源汽車,政府已連續出臺補貼政策,可以說,政策支持的力度在不斷加碼。
2009年2月,國家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給予純電動車高達6萬元/輛的補貼;2010年6月,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發文指出,對國產新能源汽車按3000元/千瓦時給予補助,試點期限為2010年~2012年。
今年“兩會”期間,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工信部等有關部委有望在全國范圍啟動推廣混合動力汽車的工作。據悉,新補貼政策有可能將按照汽車節油率分為16個檔次,節油效果越好的補貼越多。
與此同時,各地也試圖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方面有所建樹。2012年年底,上海就公布了關于私人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暫行辦法:上海對于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給予3萬元/輛的補助,純電動乘用車的補助為4萬元/輛;此外,新能源車不用搖號即可上牌。同年7月,深圳、合肥等市也都出臺了相關政策。
在2013年第15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有91輛新能源展車集中亮相,其中本土車企的產品35輛。幾乎每個車企都推出了新能源汽車,生怕被人誤解為“沒有實力”。一時間,新能源汽車的熱度再次上升,大有一副“沒有新能源汽車,就不是合格車企”的態勢。在此次車展上,另一個趨勢是,與兩年前純電動車型獨領風騷不同,今年上海車展上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平分秋色。
政策很熱,市場卻很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1.2萬輛,而全年新車銷量為1800多萬輛,只占總銷量的0.7%。加上2011年的8159輛,兩年僅賣出2萬多輛,離此前提出的到2015年累計銷量目標50萬輛還差將近48萬輛。
來自科技部的信息顯示,目前我國北京、上海、深圳等25個試點城市示范推廣各類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共計2.74萬輛。其中公共服務領域2.3萬輛(包括客車、出租車及一些政府用車),私人領域僅為0.44萬輛。在有些城市,電動車的私人購買數量甚至是零。
至于新能源汽車銷路不暢的原因,除了價格和充電的主要顧慮外,有些消費者還擔心電動汽車電池的壽命、續航里程,甚至安全性等問題。
不過,這些問題在國家產業政策的主導下正在逐步改變。2013年4月21日,在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主辦的2013中國綠公司年會上,專家和企業家們對電動車的未來非常樂觀。他們表示,全世界都知道用電更節能,也更為合算,開銷基本上只有油費的1/6左右,所以電動汽車是一定要走的方向。
誰將受益
多種跡象表明新能源汽車正加速發展。而誰將從中真正受益?
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混合動力汽車、氫能源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儲能器、二甲醚)汽車等各類型產品。
值得欣慰的是,在過去的一年里盡管艱難,但新能源汽車在國內仍然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現在,我國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多款新能源汽車。比如,在乘用車方面,比亞迪的純電動汽車E6、雙模電動汽車F3DM、電動大巴K9;江淮的純電動汽車愛意為、混合動力和悅;上汽的E50;長安汽車(000625,股吧)的純電動汽車奔奔Love、E30,混合動力汽車杰勛、志翔;北汽的E150;眾泰的E5008EV等。此外,一汽、東風、奇瑞、吉利、華晨、海馬等汽車廠商都有意發展新能源汽車。而在客車方面,福田、安凱、宇通、金龍等廠商則走在前列。
再A股公司中具體的板塊和個股有:
電解液:江蘇國泰、新宙邦、金瑞科技(600390,股吧)等。金瑞科技為松下供應錳酸鋰和氫氧化鎳等電池材料,是間接供應商;新宙邦為松下提供電解液。
鋰電正極材料:當升科技(300073,股吧)的“江蘇鋰電正極材料生產基地項目一期工程”將于6月底投產,為未來動力鋰電銷售做好產能準備。公司還計劃在今年深入研究產業鏈整合,適時開展投資并購。
混動電池:億緯鋰能、德賽電池、天齊鋰業、科力遠(600478,股吧)等。科力遠有望與豐田合資在華生產混合型動力電池。科力遠旗下的湘南工廠長期從事車載用鎳氫電池業務,與豐田等汽車商有長久的合作關系。
新能源汽車股:比亞迪、上海汽車、航天機電(600151,股吧)、長安汽車、一汽轎車(000800,股吧)、寧波韻升(600366,股吧)、福田汽車(600166,股吧)、許繼電氣(000400,股吧)、國電南瑞(600406,股吧)、萬向錢潮。其中,比亞迪等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儲備的力量最為雄厚,無疑是行業的領軍人物。